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诗经》里的植物——薇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诗经》里描绘过的植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或为果腹之物,或有赏玩之趣,或寄相思之情。其中,“薇”便是时常出现的一类植物。

《采薇》中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草虫》中也有“言采其薇”的描述,那么“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薇”不是紫薇

从字面上理解,有些人会简单地将“薇”等同于紫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紫薇又名百日红,是千屈菜科,属落叶小乔木,植株高达3至7米,喜爱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夏季开花,花的颜色为红色、粉色或白色。紫薇作为一种观赏用的花卉,并不适宜采摘食用。可见《诗经》中的“采薇”活动并非采“紫薇”树。

“薇”与野豌豆

早在古代,许慎就在《说文》中对“薇”进行了解释。《说文》写到:“薇似藿(豆类植物),乃菜之微者也。”《食物本草》一书则将其列为“柔滑类菜部”。由此可见,“薇”大概是古代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菜蔬。

人们通过考证古籍,证实了“薇”应该指今日的野豌豆类,如野豌豆、小巢菜等。

野豌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区。从外表来分辨野豌豆并不难,其基本特点有三:一是植株高度一般在30至100厘米;二是茎匐柔软且多分枝;三是叶片形状为椭圆形或披针形。我们也能从野豌豆的花朵形态来辨别,其花为2至4朵腋生,花冠呈红色、粉红色或紫色。野豌豆荚果成熟时,呈亮黑色长圆形或菱形。

“薇”的价值

在古代,野豌豆是百姓们非常容易采集到的野蔬,可以直接烹饪成一道菜肴或磨成面后制作食用。此外,在三国时代,野豌豆还被作为宗庙祭祀之物,由官方专门派人种植。在今天,除了食用,野豌豆凭借秀美的植株和艳丽的花色,竟然跻身成为观赏花卉。

时至今日,“薇”的风采不仅永远留存在了千古的《诗经》佳句中,亦代代相传,在现代的生活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