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国宝编钟的声学特性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钟是一种中空的发声器物,其材料一般采用铜合金或铁合金。将不同尺寸的钟按大小依次有序排列,悬挂于钟架之上,可演奏出完整有序的音阶,即称为编钟组。古代的编钟多在宫廷中演奏,尤其每逢宫廷中有大型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按照形状结构,钟可分为圆形钟和合瓦形钟。前者截面为正圆形,后者截面类似椭圆,如两个瓦片合在一起,体型扁圆,我国的编钟就属于此类。中国编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钲,表面有花纹和外突圆乳,称为钟枚或钟乳;下半部为鼓,为敲击发音区。钟内壁有许多磨锉,此为调音痕迹,更有甚会存在深沟槽。从纵剖面来看,欧洲圆形钟的内壁是整齐划一的声弓结构,而我国编钟的内壁是一道道条形的声弓结构。编钟与圆形钟在悬挂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悬挂牢固,钟肩是近似的椭圆平面;后者可随意摇晃,钟肩呈半圆球形。圆形钟受形状限制,只能作为钟,而不能成为乐器。敲击圆形钟任何部位发出的声音频谱都一致,整个钟部会形成一种共鸣的音腔,而且声音衰减的速度较慢。具体来说,敲击圆形钟会立即产生响亮刺耳的铿锵声,这是各种谐波分音的混合声。而后随着高次谐波的分音消失,只剩下深沉而模糊的嗡声。倘若在敲击声弓的同时晃动钟身,会额外产生另外一种叮叮声与其他声音混合在一起。哪怕钟停止晃动后,混合的声音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合瓦形钟而言,在钟的结合部有棱,称作“铣”,从正鼓部到侧鼓部音是逐渐衰减的。两棱之间的钟口向上拱起,钟口边稍上有两个敲击点,中心为“正鼓”,偏右约三分之二处为“侧鼓”,正鼓点和侧鼓点分别对应椭圆振动面的短轴和长轴,两者在声音模式上存在着差异,会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这种结构特色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丰富了演奏功能,使得“一钟双音”的优点十分明显。另外,合瓦形钟的声音衰减速度较快,这一点决定了它适合于演奏。其外表面上排列有序的钟枚不仅赋予了钟美观,而且能够过滤掉高频,改善音质,调节音色。编钟作为我国特色乐器之一,外观奇特优美、声音悠扬悦耳、气势磅礴恢宏,足见其深厚的艺术魅力。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一级教师胡晓艳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