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冰箱不是万能的,错误使用小心患上“冰箱病”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吃冰箱里的冷藏食物或喝冰镇饮料消暑。还会有人习惯把蔬菜、水果,以及剩饭、剩菜,一股脑丢进冰箱。可这样很容易患上“冰箱病”,那么,什么是“冰箱病”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冰箱病是什么?

“冰箱病”指的是人以不适当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冰箱不是无菌箱

一般来说,冰箱冷藏室温度在4℃到8℃左右,冷冻区温度在-18℃左右。4℃到8℃虽然能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繁殖,可以推迟食物变质时间,但不会杀灭细菌。不正确的使用习惯,会使冰箱成为嗜好冰冷环境细菌的温床,加速食物变质,食用遭细菌感染的食物后会影响身体健康。

“冰箱病”有哪些?

1.“冰箱病”之胃炎

大量摄入冰箱内的冷藏或冷冻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

2.“冰箱病”之头痛

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3.“冰箱病”之肺炎

如果平时不经常清洗冰箱,其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处很容易繁殖真菌,过敏性体质者或儿童吸入这种带菌的空气后,很容易出现咳嗽、胸痛、寒战、发热、胸闷、气喘等症状。

4.“冰箱病”之肠炎

有些嗜冷菌、霉菌在低温下仍会大量繁殖,随着未被加热的食品进入结肠后,会引起炎症,导致腹痛、腹泻和呕吐。

冰箱病的“元凶”

常见的可以引起疾病的嗜冷菌有李斯特菌和耶尔森菌,它们的全称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李斯特菌在4℃到10℃生长良好,最喜欢加工的熟肉类、热狗、软干酪。大部分感染李斯特菌的人可在其冰箱内的食物中找到这个菌。若不小心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症状。

耶尔森菌也非常喜欢冷,即使是在-18℃的冷冻食品中也能保持其致病性长达数月之久。这种菌多存在于冷库存放的冻肉及鲜肉中,且海鲜、生奶、冷冻食品中也可能有。若不小心吃了被耶尔森菌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引发腹泻、肠炎等,重者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此外,冰箱中还存在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等。

冰箱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其实我们可以从“源头”避免患病,比如正确存放食物、定期给冰箱清理消毒等。

食物在冰箱内可以储存多久

鱼类以及贝类在冰箱里存放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天,软质水果可以放一两天,硬质水果可以放3到7天。切好的肉以及家禽不要超过两天,鸡蛋能放一周,绿叶菜的存放时间最多不能超过4天。

这些食物不能放冰箱

有一些食物,其实无需放入冰箱,一旦冰箱储存,反而更容易变坏。比如:高糖或高盐食物、已经高温灭菌可在室温保存的食物、热带水果、水分含量极少的食物等。

冰箱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要正确使用才能避免生病哦。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