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夏季儿童发烧 安全退烧最重要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孩子发烧了。”遇到孩子发烧,全家人的神经都要紧绷起来,特别是夏季,孩子在室外活动后骤然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间很容易引起感冒发烧。每当这时,许多家长便会陷入“我该怎么办”的“灵魂拷问”当中。焦急慌乱地寻求街坊四邻传授经验,动用各种“灵丹妙药”使孩子降温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这样做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孩子发烧并不可怕,主要看家长的退烧方法是否正确。只有了解儿童发烧的相关知识,才能从容应对,科学护理儿童发烧。

发烧会“烧”坏大脑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身体对抗外来入侵病菌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身体调动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儿童免疫力得到提高的过程,而且人体还有体温调节中枢,能防止体温升得太高,损害脑组织。

儿科医生介绍,一般来说,普通的发烧,并不会“烧”坏大脑。反倒是一些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对身体的恢复不利。而发烧后“烧”坏大脑的患者,大多数是由疾病所导致的,如脑膜炎,而不是发烧所致。

儿童发烧时,监测很重要

儿童发烧时,家长需要注意监测好体温,多观察儿童精神反应等情况。儿童量肛温是最准确的,成人量口温是最准确的,这是中心体温。儿童体温在38.5℃以下时,除关注体温外,还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时候虽然体温不高,但若遇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也要尽快送医。

物理降温要科学

儿童发烧主要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方式。但事实上,物理降温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发热,只能从局部暂时降低身体温度,如果使用不当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新的危害,例如冰敷、冰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式是禁止使用的。酒精擦浴的过程中,孩子体温可能下降过快,还会出现体温过低导致皮肤丢失大量水分,引发脱水。严重者还可能因酒精吸收过多,发生酒精中毒,导致昏迷。

与其相反,有许多家长钟爱捂汗退热,认为吃完退烧药后,捂了一身汗就退热了,其实不然,出汗是退热的结果,而不是退热的原因。这种捂热的方法会影响到机体正常散热,使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出现高热状态。对于婴幼儿来说,发烧后本身机体代谢就会变得亢进,耗氧量也会相对增加,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等更严重的后果。

物理降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喝水,多出汗。体温过高,身体会缺水,多喝温开水,补充丢失水分,帮助孩子发汗。在发烧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少穿衣,盖薄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且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降温药物别滥用

在药物降温方面,不少家长喜欢自行采购药品,一旦孩子感冒发烧,马上使用一堆药物。退烧药是针对发烧症状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以减轻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感,改善孩子体温,但并非发烧就需要用药。儿科医生介绍,体温37.5℃~ 38℃是低热,38℃~ 39℃是中热,39℃以上是高热。低热和中热预示着机体对病毒或细菌发起了战斗,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对孩子免疫系统的发育反而有一定好处,因此一般不主张用退烧药。服用退烧药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宝宝的不舒服症状,而不是要降到正常体温。但是,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家长可以酌情或咨询儿科医生给孩子用药。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就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出现高热惊厥。在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退热药,成分主要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婴儿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6个月以上的孩子,两种退热药均可使用。在使用退烧药时,一般选用一种退烧药即可,同一种退烧药用过后,下一次需要再使用时,最好间隔6个小时以上,一天一般不超过4次。如果宝宝持续高烧需要两种退烧药交叉使用时,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