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建筑中不可替代的混凝土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买房时,有时会看到房屋结构说明中的砼(tóng)结构,却不知道砼结构是什么样的,其实砼结构就是混凝土结构。写字楼、住宅楼、高架桥等建筑设施的修建都离不开混凝土,可是你真的了解混凝土吗?

混凝土是指胶结材料(如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以及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与矿物掺和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通过搅拌、成型的一种人工混合物。其刚拌制时呈现出的塑性状态拌和物,称为新拌混凝土或未凝固混凝土,在一定条件下随时间推移逐渐硬化成具有强度和其他性能的块体,则称为硬化混凝土。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混合制作而成。在混凝土中,石子和砂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石子为“粗骨料”,砂为“细骨料”。水泥加水后,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满骨料间的空隙,作为骨料之间的滑润材料,使混凝土混合物具有适于施工的和易性。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注、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其含义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此外,为了使混凝土具有某些特性或降低成本,有时还会加入化学外加剂或一些磨细的矿物混合材料。

混凝土在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很多其他材料不具备的优点:易于就地取材;耐久性好;抗震性能好;可塑性好;耐火性好。当然,混凝土也存在不少缺点。自重大,构件的运输和安装比较困难;抗拉强度低,抗裂性能差;硬化前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养护期。

随着建筑工艺的发展,现在的混凝土已不足以满足一些特殊的工程的需要,于是,人们将混凝土科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研究出了更多种新型混凝土。例如,智能混凝土就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脆性破坏,并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修复,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生态环境协调,混凝土也在不断朝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结构与表面特性的生态混凝土,在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环境负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混凝土材料生态化的迫切需求。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