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吃药不喝水?干吞药片危害大!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日常生活中,头疼脑热是常有的事,药物可以更快地帮助我们消除病痛。但是有些人的服药方式却并不科学,有时甚至会有“贴嗓子”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这样感觉的人并不在少数,不少人在服下胶囊类或药片类药物时会感觉到它并未在体内溶解,好像整颗药都贴在食管里一样。事实上,药物进入人体肯定都会被消化掉。胶囊外壳的主要成分是溶胶,在冷水中会慢慢吸水变软,热水中则会迅速溶化并溶解,根据我国药典规定,合格的普通胶囊在37℃水中震荡15分钟之内就应完全溶散,而普通药片在水中从完整到分散成小颗粒的过程所需时间也要差不多,所以不会存在“不消化”的现象。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产生这种“难受”的感觉呢?据了解,经常会出现这种感觉的人,多是因为在吞服药物的时候饮水量较少,甚至存在干吞药片的行为。如果干吞药片或只用一口水送服药物,很容易导致刚服下去的药物粘在食管壁上,让人产生“未消化”的感觉。

而干吞药物的不良影响不仅仅只是“不舒服”,往往这种行为还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1、药物起效慢。人体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当食物、药物经过时容易滞留或需更长时间才能到达胃肠道。用水送服药片能帮助它更快到达胃肠道,有利于吸收、起效。而干吞药片,药物到达胃肠道所需的时间更长,起效更慢。

2、伤食管。干吞药片时,药片容易黏在食管壁上。一些药物对食管黏膜具有刺激作用,滞留在食管可造成胸骨后疼痛、烧灼等不适感,严重时还会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

3、引起恶心、呕吐。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味道,干吞会让刺激性变得更明显,也容易导致恶心。

4、容易误吸。食管和气管离得很近,如果干吞药片,很容易引起误吸。

5、伤害肾脏。磺胺类抗菌药等在经过肾脏排泄时容易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而促进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服用后会使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大,容易形成尿酸结晶,所以建议大量饮水来减小对肾脏的损伤。如果干吞这些药物,很可能影响药物排泄,伤害肾脏。

一般情况下,除某些咀嚼片和急救类药物,如抗酸药胃舒平、助消化药乳酸菌素片以及急救药硝酸甘油等,多数药片需150-200毫升水送服,服药后应当避免立即躺卧,尽量减少药物在食管停留的时间。由于胶囊遇热水容易变软变黏,服用后易附着在食管壁上。因此,送服胶囊时要避免水温太高,且要多喝水,一般不少于300毫升,以保证药物被送达胃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