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典型的昼伏夜出动物,它们拥有很好的夜视能力,可以轻松发现猎物后伺机而动。作为视力敏锐的夜行者,猫科动物必须在黑暗中感知猎物的运动,将其快速捕获,所以这便需要一双能夜视的眼睛。
猫的眼睛和人类的眼睛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由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组成。在晚上,有微弱光线照射猫的眼睛时,我们可以观察它的眼睛在暗处看起来闪闪发光,这是因为猫的眼球里存在着反光膜,它能够放射眼睛后面的光线,使光线能被视网膜再次吸收,因此,在暗处或夜晚猫的眼睛看起来闪闪发光。
如果仔细观察猫的瞳孔,我们会发现猫的瞳孔可以一日三变:早晨,猫的瞳孔像一颗枣核;中午的时候,猫的瞳孔似一条竖线;到了晚上,它的瞳孔几乎占满了整个眼球。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白天日光强烈时,瞳孔需要尽可能减少光线的射入,以保护敏感的视网膜不受伤害。当光线微弱时,猫的瞳孔就会扩宽。这种变化就像调节照相机快门一样。猫的瞳孔通过放大和缩小保证了猫在快速运动时能够根据光的强弱和被视物体的远近,充分利用进入眼睛的光线,迅速地调整视力,对好焦距,明视物体。
常见的猫眼睛有蓝、绿、黄、棕等颜色,而这些颜色之间是过渡关系,没有明确的分界,这些颜色主要是由猫眼睛中的虹膜所决定的。猫的虹膜分为两层,外层是基质,细胞排列较为松散,而它的下面是细胞排列紧密的上皮组织。这两层组织都含有可以产生色素的细胞,不过数量有所不同,当这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胞数量和活性不同时,猫的视网膜上的颜色便也不同了。如果没有色素细胞,猫眼看起来就是蓝色的;色素细胞数量较少,猫眼就呈绿色;色素细胞数量较多,猫眼就呈黄色或棕色。当然,猫在成长过程中,眼睛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