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夜幕中的色彩——霓虹灯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城市的街道上就亮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将整个城市的夜晚打扮得格外美丽,展现出都市繁华的一幕。霓虹灯为何会叫这个名字呢?这就得说说它的来源了。

早在1898年,英国化学家雷姆赛和特拉弗斯两人,把空气中的氧和氮用化学方法移除后,在液态空气中发现了一种奇怪又稀少的气体。当把这种气体密封在半真空玻璃管里,在玻璃管的两端通上电流时,原来没有颜色的玻璃管却发出红光。他们称这种新发现的气体为“氖”,氖在希腊文中是“新”的意思,“新”的希腊文读音就是“霓虹”,霓虹又代表色彩的意思,所以这“新灯”就被称为“霓虹灯”。就这样,霓虹灯诞生了。

后来,人们认为霓虹灯只有红色未免太单调,所以又陆续发明了蓝色、绿色、白色、黄色、紫色等五颜六色的荧光粉,将蓝色的荧光粉涂在玻璃管的内壁上,把玻璃管弯制成所需要的文字或花纹图案后,装上电极,并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抽干净,再放进氖气,霓虹灯便会发出粉红色;在涂有蓝色的荧光粉的灯管中,放入氩气和水银,霓虹灯便会发出鲜蓝色;在涂有绿色的荧光粉的灯管中放进氖气就是橘红色;如果把氖气改为氩气和水银,霓虹灯就会发出绿光了。通过不同的搭配,通电后的霓虹灯可以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霓虹灯通电后的发光原理与天空闪电有相似之处,也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当管内通电后,气体分子获得能量,便被不断电离成自由电子(带负电)和正离子(带正电)。同时,也不断进行着相反的过程,正离子与电子复合而为分子。在复合的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便以光能的形式放出。不同的气体分子,由于成分与结构的不同,复合中放出的光能大小不一样,因此就会出现各种色彩。

霓虹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如今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比如把霓虹灯安装在轿车的底盘上,发出的光增加了交通的安全性。在建筑业中,霓虹灯使建筑物在夜晚变得色彩艳丽,更多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现如今,一些零售店、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也会使用霓虹灯进行内部装饰,实现了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