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今天,你发呆了吗?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发呆大赛活动流行,人们踊跃报名参与。主办方的目的也很简单,通过发呆大赛,让忙碌的都市人静心降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奔跑,甚至来不及抬头欣赏天空的美景,生怕落在别人后面,这有时反而让自己更加身心俱疲,所以偶有闲时让人们能发发呆还是不错的。

但你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呆吗?

据科学家研究,人的大脑自带一种神奇的状态,叫默认模式网络,它的时间分配和我们大脑的“生物钟”完美错开。默认模式网络状态在大脑休息时开启,在大脑工作时关闭。默认模式网络还是大脑的总指挥,它不仅能够确保大脑中相互竞争的子系统同步活动,还能保证它们互不干扰。这种状态是人类大脑与生俱来的功能。所以,似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开启这一功能,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呆或者神游了。

那么,发呆对于人类来说,是好是坏呢?

一种观点认为,发呆并不是在单纯地浪费时间,适当发呆,是一种调节放松的方式。发呆将人们从高密度的工作生活中暂时“解救”出来,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据调查,除睡眠以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就看一次手机,平均每天查看150次,再加上工作中的连续用脑,我们的大脑得不到片刻休息。而大脑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30至50分钟,如果长时间用脑,大脑就会超负荷,不但工作效率下降,还会出现失眠、头痛等问题。适当发呆,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是正常的心理调节,通过发呆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获得适当的“休息”。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们发呆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在休息。

1953年,物理学家劳伦斯•索科洛夫曾做了一项实验,他让志愿者平躺在床上解算术题,与此同时,他记录下志愿者的脑电波和大脑中的含氧量。他试图证明人们在绞尽脑汁时大脑会消耗更多氧气,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志愿者在做计算时大脑消耗的氧气还不及闭目养神时消耗的多。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闭着眼睛看似在发呆,脑子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高速运转着,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这个时候你会惊讶且无力地发现自己仿佛对大脑失去了控制力。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身处繁忙都市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发呆是有一定好处的。我们的身体不可能一味处在高压状态下,总要找个宣泄的出口。累了,倦了,放空自己,发呆几分钟,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有研究证明发呆有可能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科学家认为,发呆可以增加大脑白质活动,增强创造力。大脑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导信号,白质越多、越活跃,能够让我们的神经活动更顺畅地进行,从而有利于大脑更快更顺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下次遇到困难的时候试试发呆吧,说不定灵感就来了呢。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