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颜色为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窒息等症状。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分泌大量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咳嗽。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最后致人死亡。
但氯气也可以用来消毒自来水,其原理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够杀死水中的病菌,不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也存在一定弊端,氯化消毒后的自来水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现在的自来水消毒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
现代化学中氯气的用途有很多。工业上,氯气用于制作漂白物,氯气制成的漂白物非常多,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漂白液和漂白粉。这些产品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因为次氯酸盐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在光照下会进行分解,从而导致漂白剂失效。氯气还可以制备多种农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塑料等。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了氯气。当他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时,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氯气。同时,舍勒还发现了氯气的水溶液对纸张、蔬菜等都具有漂白作用,并且这种气体能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之后,许多科学家对这种气体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将其命名为氯气。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