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地质学史的教科书——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在1979年,科罗拉多大峡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

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处美国西南部地区,它的形成是由于科罗拉多河长期侵蚀的结果。“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与当地河流中的泥沙携带的物质有关。

科罗拉多大峡谷崖壁上裸露的岩层年代跨度非常大。我们可以从谷壁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层次清晰,色调各异,为人们了解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因而,科罗拉多大峡谷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在高原顶面上分布有凯巴布石灰岩,其形成时间约在2.5亿年前,环境以浅海、靠近海岸为主。在该岩层中可以发现贝壳、海绵、珊瑚等生物。凯巴布石灰岩岩层越往下年代越久远,直至谷底的毗湿奴片岩岩层。毗湿奴片岩层形成于17亿-20亿年前,环境以变质岩、熔岩等为主。

许多岩层是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的。这说明了北美大陆海岸线反复向前推进或后退。但是还有一些岩层是在沙漠中以沙丘形式沉积下来的。根据这些特征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环境与其他岩层形成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北美大陆的气候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于裸露的部分不同,岩层所呈现的年代也有所差异,因此,当我们行走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不同位置时,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地质烙印。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