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鹳和鹤都生活在水域周围,且都是大中型涉禽,具有喙长、颈长和后肢长等适应于涉水捕食的形态特征,飞行姿态均是头颈和腿伸直、缓慢扇动巨大双翅,因此,在野外观鸟时,容易将这两类涉禽相互混淆。那么,鹳和鹤有何区别?在野外观鸟时又该如何快速准确地分辨鹳和鹤呢?
东方白鹳站立姿态 张敬 摄
从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上看:
通常所说的鹳是指鹳形目鹳科的鸟类,鹤是指鹤形目鹤科的鸟类,二者分属不同的目、不同的科,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鹳和鹤两科鸟类因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相似而渐渐形成了相似的形态特征,但如果仔细分辨和对比,你会发现二者在外观形态特征方面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从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看:
鹳为大型涉禽,体型较粗壮,头部比例较大,颈更显粗壮,羽毛紧密而整齐;喙基部非常厚,至端部逐渐变细,强壮有力;四个脚趾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后面的第四趾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不仅能栖息于地面,也能在树上、岩壁上、房屋顶上筑巢,且巢的体积巨大;鹳鸣管、鸣肌退化,成鸟不善鸣叫,常以喙上下敲击发出声响,多生活在河流、湖边湿草地,主要以鱼、虾、蟹和蛙、蜥蜴等小动物为食;鹳的幼鸟是晚成鸟,出壳后不能自己行走,需亲鸟随时看护、保温。
鹤为大、中型涉禽,体型较修长,头部比例较小;除蓑羽鹤属外,头、额和颈不同部位通常有裸区,内侧飞羽一般长且弯曲呈弓状,覆盖于整个短小的尾羽上,因此,常被误认为具有膨松的尾羽;鹤的第四趾位置高,与前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且退化短小,不能与前三趾对握,因此,鹤科鸟类只能栖息于地面。
鹤鸣管、鸣肌发达,鸣管内侧壁特化为鸣膜,当气体通过气管的鸣管时,在鸣肌的控制下,鸣管的内径和形状发生改变,使气流产生压力,振动鸣膜而发声,气体通过气管形成的谐振腔发生共鸣,放大了鸣叫声。鹤叫声多样,同种不同年龄的鹤叫声也不同,含义也不同。鹤主要在开阔的草原、田野、沼泽和湿地进行地面生活,多营巢于芦苇丛中,主要以谷物、块茎、植物茎、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混食少量鱼、虾等动物性食物。鹤的幼鸟是早成鸟,一出壳就能自己行走,避免敌害攻击。
蓑羽鹤(第四趾短) 张敬 摄
在许多国画作品中,常出现丹顶鹤立于松枝上,以表达“松鹤延年”的喻意,但实际上,自然状态的鹤是不可能站立于松树枝头的。因此,极有可能是古代诗画家将外观相似的鹳或鹭误认为是鹤,并进行艺术加工,更好地体现其美好寓意。
在野外,还可以根据脚印来区分鹤类(3个趾印)、鹭类和鹳类(均4趾印)。
综上所述,野外观鸟时,可按下图所示快速准确地分辨鹳和鹤。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