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尼罗河:埃及文明发源地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800千米,流经十一个国家。其中,流经埃及的尼罗河大约1350公里长,被埃及人称为“母亲河”。

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气候干旱,周围是广阔的沙漠,沙漠面积占全部土地的96%。而人类,需要水源和土地维持生活。尼罗河的谷地和三角洲两个部分,因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成为埃及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和农业区。尼罗河洪水每年7月开始泛滥,到9月和10月的时候才退去,埃及人把这称为“泛滥季”。泛滥季的时候,洪水会漫过尼罗河两岸土壤,水位会大大高涨,把高处洼地灌满了水。待洪水退去后,土壤异常湿润,同时,尼罗河留下的泥沙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堆积在两岸,可供种植农作物。埃及人民便开始进行播种,播种后,又可以利用囤积在高处洼地的水进行灌溉。直至第二年,水位下沉的时候,人们开始收获农作物。

除此之外,埃及一些地区,因为严重干旱,出现了土地盐碱化问题,这使得人们不能在此耕种。而尼罗河的每次泛滥,稀释了土壤中的盐分,让土地适于耕种,这样就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

由此,尼罗河的泛滥使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成为人民生存发展的中心,而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就在这里孕育创造。所以尼罗河对于埃及来说,是生命的长河,是母亲河。

直到今天,尼罗河泛滥节的庆典活动还在继续。这一天,人们在街上表演各种传统的民间歌舞 ,象征丰收的花车激起鼓乐的声浪,同时还有水上表演。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