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指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且病变仅侵犯几个节段的脊髓所引起的截瘫。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高位截瘫一般会出现四肢瘫痪,外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脊柱椎骨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的骨片压迫脊髓,使受伤脊髓横断平面以下的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那么为什么人的脊髓受伤之后,会出现截瘫并伴随尿失禁这种状况呢?脊髓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传导功能,即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经过脊髓的白质(图1)纤维向上传导至脑,受到脑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由脑发出命令,通过脊髓白质传导,控制脊髓进一步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二是反射功能,即作为神经中枢支配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图2 膀胱神经排尿示意图
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毫升左右),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该中枢兴奋后,一部分冲动由脊髓将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另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至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完成一次排尿反射。同时,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又刺激尿道感受器,冲动沿阴部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使尿道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排出(图2)。
而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病理状态,即成年人不自主情形下的尿液流出统称为尿失禁。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即排尿的持续进行会促使排尿反射加强,导致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膀胱壁从内到外依次是粘膜层、肌肉层、外膜,中间的肌肉层是一种平滑肌称为逼尿肌),直至膀胱内尿液排空为止。
如果排尿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位受损,或骶段脊髓排尿中枢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都将导致排尿异常。高位截瘫病人由于高位脊髓受损,骶部排尿中枢的活动不能上行传导至脑,因而不能得到高位中枢的控制,此时可出现尿失禁,这种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脊髓高位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此时排尿仅依靠低级的中枢脊髓支配完成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故排尿没有感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