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科普:水藻“上岸”因有基因基础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新近绘制出一种淡水藻类的基因组图谱,发现其中有些特征与陆生植物相似,可能正是类似的基因最终使水生植物得以进化成陆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水里。大约5亿年前,第一批植物在陆地上扎根,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并为动物上岸打下基础。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中的轮藻。它们属于高等藻类,体型较大,结构复杂,有着类似根、茎和叶的分化,以及专门的有性生殖器官。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新研究由该校人员及多国同行参与,他们对布氏轮藻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与陆生植物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研究小组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布氏轮藻基因组中发现了一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例如生成细胞壁的机制与陆生植物相似,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比其他藻类更加精细复杂,还有许多其他藻类没有的植物激素。

研究人员说,布氏轮藻基因组包含了合成脱落酸的部分机制。脱落酸是一种压力激素,能使陆生植物在环境干燥时进入节水模式。这种功能对水生植物来说是多余的。

此外,布氏轮藻的细胞能够产生电信号并在植株内部进行远距离传导。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与此有关的基因,与陆生植物进行比较,追溯植物细胞生物电现象的进化起源。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