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美丽“天池”的成因都一样吗?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天池,意为山顶之池。

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之巅,海拔2189米,湖深数百米,被十六座山峰所环绕。夏季晴空万里时,湖水湛蓝,与天齐色;冬季湖面冰封,雪峰环抱,美不胜收。据统计,长白山天池全年雾天达到264天,云雾缭绕,湖光山色,变幻莫测,置身其中,犹如人间仙境。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一”。而作为另外一座非常有有名的天池——天山天池,则位于新疆阜康市境内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是湖面呈半月形的天然高山湖泊,湖水清澈透蓝,三面环山,云杉挺拔,塔松苍翠,山水相映。有时碧水蓝天,有时云雾缭绕,春夏秋冬景象万千。因此,天山天池被誉为“天山第一胜景,瑶池不二仙境”。

那么两座美轮美奂的天池有什么不同呢?

长白山天池底部的长白山主峰是一座火山,火山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地下岩浆沿着岩石圈中的管道喷出,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冷却凝固,逐步形成火山锥。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即为火山口。历史上,长白山地区有过多次火山喷发的记载。1702年,长白山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暂时封闭了火山通道,形成了一个中央下凹的封闭洼地。同时,长白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332.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零下7.3℃,气温低,年平均蒸发量为450毫米,蒸发量小。因此,长白山每年会有大量的雨水和部分积雪融水蓄积在封闭的洼地中,从而形成了火山口湖。目前,长白山天池是国内最深和最大的火山口湖。

关于天山天池的成因观点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冰川侵蚀作用,向下刨蚀、挖掘,形成冰蚀盆地,在冰舌末端冰碛物堆积形成天池坝,蓄水后形成天池,即冰蚀-终碛堰塞湖之说。第二种观点:认为山体崩塌-滑坡,碎石等物质堆积堵塞山谷,蓄水后形成天池,即崩塌-滑坡堰塞湖之说。第三种观点:认为冰川侵蚀作用,向下刨蚀、挖掘,形成冰蚀盆地,在冰舌末端有部分冰碛物堆积,同时山体崩塌-滑坡后物质堆积,共同形成天池坝,蓄水后形成天池,即综合成因之说。其中,我国学者对天池坝体上下层的堆积物进行了深入的采样分析,其研究结果为第三种观点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天山天池深居内陆且位于半山腰,其水汽主要是中纬西风环流输送来的大西洋水汽,受山地阻挡迎风坡效应显著,降水量远多于山麓和盆地地区,天池石峡以上流域年平均降水量630.7mm,但是依然远小于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天山天池年平均气温为1.9℃,气温较低,植被较好,空气湿度大,相对新疆内陆盆地而言,其年蒸发量较小,但是依然大于长白山天池的蒸发量。因此,天山天池水体的直接补给主要有上游河沟径流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上游河沟径流的补给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融雪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