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生病时多种药一起吃,真的有利于治疗吗?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称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有什么好处?不合理用药时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

联合用药的利与弊

简单来说,合理的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更具有优越性,不仅能够降低耐药性,增强疗效,在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同时,还能提高生物利用度,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但是,由于人体的生理构造较为复杂,各个器官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互作用,疾病多样化程度高,所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联合用药时只考虑到了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药物效应增强的作用),却忽视了其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我们知道,不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药理作用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联合用药后,药物在体内特殊状态下可能会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

药物间的“相克”

药物间的“相克”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改变了体液酸碱度、胃肠蠕动及胃排空和流血状态等情况,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一种药物改变了体液酸碱度,使另外一种药物成为脂溶性、非离子型或者直接增强了其在体内的溶解度,都会加强机体对这种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也可能会增加毒性。

其次,药物会促进或抑制药物代谢酶的作用。许多药物在体内能被肝脏或者其他组织的酶所代谢,使脂溶性或非极性的药物转变为水溶性或极性的代谢物,从而失效或被排出体外,这些酶被称为药物代谢酶。有些药物会促进或者抑制药物代谢酶的作用,通过调节药物的代谢状况决定药物在体内的疗效。

再次,药物对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化学信息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特殊分子(药物也属于化学信息)。所以当同时使用两种药时,它们可能会相互竞争受体、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从而引起协同或拮抗作用等,最终影响药物疗效以及药物毒性。

最后,药物与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后,能够与组织中的蛋白结合。结合后的药物由于分子变大,不易透过细胞膜等成分,难以到达作用部位,使药物疗效降低;同时,结合型药物不容易通过肾小球,难以从体内排出。所以当两种药物均可与同一种蛋白结合时,结合力较强的药物会竞争性地将另一种药物从蛋白结合型中置换出来成为游离型,增加了疗效与毒性,同时也缩短了其在体内的时间。

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就越大,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有研究表明,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后易出现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同时有过敏反应发生,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排尿困难、呕吐、皮肤红痒等。

合理地联合用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但是在家庭用药当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多种药同时使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联合用药。

文:山东大学药学院 李皖莉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大学药学院 吴一波

图:山东大学药学院 张云曦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