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瓷器:自然元素的巧妙掌控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在17、18世纪的欧洲,有一种比黄金更为贵重的珍宝令王公贵族们趋之若鹜,他们称之为“白金”,他们口中的这个珍宝就是中国的“同名之宝”,瓷器。当时上流社会对瓷器的狂热几乎是丧失理智的,甚至当时被称作“强力王”的萨克森王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不惜以600名精锐的龙骑士为代价,向普鲁士国王换取了151件康熙年制作的精美瓷器。

为何瓷器在历史上身家如此金贵?其中的奥秘,就要追溯到中国人对于水、火、土这三种自然元素的巧妙掌控。在上千年间,也只有中国人掌握着将泥土经过手工和智慧的交融并最终转化成瓷器的秘密。

瓷器的前身,是陶器。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远古先民将泥土塑成器皿,晒干之后用以盛放、加热食物。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皿经过火烧之后,竟然变得坚固且不易透水。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烧制这种器具,这就是最早的陶器。

然而开始的时候,制作陶器的原料大多就地取材,在不断的试验中,人们发现不同的泥土烧成之后的颜色和质地都有不同,这是由于泥土中矿物质等成分不同的缘故。

一个偶然地机会,人们发现了一种白色的泥土,十分细密,粘性极强,在饥荒时,常有人用此土果腹,所以叫做观音土。当人们用这种泥土烧制陶器时,竟意外发现它的粘性和延展性极好,成器硬度也大大提高,最关键的是烧制后颜色十分洁白,于是以这种泥土烧造的白陶诞生了。这种土就是烧制瓷器必备的高岭土。白陶已经非常接近瓷器,但是仍然缺少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陶器和瓷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三点,第一,耐火度较高的高岭土类粘土原料的发现和使用。其次,窑炉技术的进步使得烧造温度超过1200摄氏度,烧成后坚硬密实,吸水率极低。第三,胎质表面必须覆盖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料。所以缺少原料、火和釉料的条件,白陶距离瓷器还有本质的差别。

随着人们制陶经验的丰富,人们发现控制火的温度,可以使陶器发生变化。从最早直接使用篝火烧制,到馒头窑、龙窑等各式陶窑诞生,人们已经开始通过控制燃烧时的空气,提高燃烧率,控制窑火的温度和时间。到了龙山文化后期,江南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们已经可以将炉火温度提升到1100摄氏度。这为瓷器的诞生准备好了温床。

然而在查看窑火的时候,有工匠们发现有时陶器表面会流下一层汗珠,他们把这叫做“窑汗”,它是草木燃烧后形成的油渍,经过长期聚集,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中发生化学变化,最终形成一种玻璃状物质。起初有人认为这是残次品,但却有人想要刻意追求这种透明光滑的质感,于是烧陶工匠们应对客户的需求,开始了长时间的尝试。而正是这样的尝试,使陶器离瓷器又前进了一大步。

陶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草木灰,含有碱性物质氧化钙、氧化钾等,在高温下,氧化钙加速了胎土中杂质的熔化溶解,形成粘稠的高温液相,从而填补了胎土的缝隙,形成了一种透明玻璃体。并使得胎体密不透水。烧陶工匠们发现了草木灰的秘密,将其加水搅拌成浆,施在胚胎上,使陶器的制作有了质的飞跃。随着釉料配方的不断改良,更是诞生了唐三彩这样华丽的施釉彩陶。

然而只有瓷土、高温和釉料这三种条件同时满足,才有可能烧制出真正的瓷器,缺一不可,在交通和通讯极不便利的古代,想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只能靠机缘巧合。幸运的是,在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的小仙坛,龙窑,瓷土和釉料恰逢时宜的聚集在了一起,诞生了迄今已知最早的真正的瓷器,完成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完美蜕变。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地也越来越细腻。

隋唐时代,以邢、巩、定窑为代表的北方白釉瓷的突破是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大飞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白釉瓷最早的国家。宋代五大官窑和十大民窑的出现,使中国瓷器瓷器呈现青釉、窑变、白釉瓷丰富多彩的局面。

景德镇窑是后起之秀,从元到明清,逐渐集各窑之大成,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众多釉彩瓷也纷纷亮相。清朝前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的中心,大家称赞景德镇的瓷器是“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在景德镇的瓷器中,尤以青花瓷久负盛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如今,瓷器不仅仅作为餐具和日常用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更是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得以全新亮相:服装设计,科技产品,电力,建筑、汽车等领域,都有瓷器华丽的身影。

瓷器的出现,是中国人智慧与勇气碰撞的必然产物,是千百年来中国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断总结出的火与土的艺术,在西方,中国的英文China就源于瓷器的音译,可见瓷器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成了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又一项领先世界的技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