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又称粪金龟、屎壳郎,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广阔大陆上。大多数蜣螂以动物粪便为食,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
蜣螂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当地蜣螂习惯了有袋类动物的干硬粪便,对引进的大规模牛群的较稀粪便无能为力,导致农场满是牛粪,不仅遮盖了牧草,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牧草成片死亡,还滋生了大量蚊蝇,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澳大利亚屎壳郎项目”,从全球引进了几十种蜣郎,最终解决了文体,并减少了90%的苍蝇。
蜣螂的辛勤工作,不仅清洁了地面,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通透性。蜣螂活动还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研究发现,南非的一种植物——银木果灯草,它的种皮会散发出一种类似粪便的气味,能诱骗蜣螂将其滚走,从而达到传播种子的目的。
还有研究者发现,蜣螂能够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自然界中厌氧微生物进入露天散布的牲畜粪便内部,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甲烷,而蜣螂在处理粪便的时候,会在粪便上钻孔,使氧气更易进入,从而抑制了产生甲烷的厌氧菌。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