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科学应对“能源危机”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汽车消耗掉了人类大量“粮食”

汽车使用的是石油,人吃的是植物油,两者毫不相干,那么,汽车怎么会吃人的“粮食”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寻求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任务。许多国家想到了生物质能,使得生物燃料的研究迅速发展。生物燃料是指从植物中(农作物居多)提取适用于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燃料,主要以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主。目前大多数生物燃料是以玉米、蔗糖或者植物油为原料。自此,全世界出现了一股全球乙醇燃料投资热。这一方面为能源找到了很好的替代品,另一方面却导致粮食价格大涨,引发饥饿问题。有人认为,大量使用乙醇燃料就是以“饿死穷人”的代价去“喂饱汽车”。美国专家预言:乙醇燃料将造成全球8亿机动车主与20亿贫困人口大规模地争夺“粮食”。

目前来看,生物燃料的未来在于发展科技,寻找新的出路,避免“粮食之争”问题,才能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加油站里等待“用餐”的汽车

中国是如何应对能源危机的?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新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利用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由于成本昂贵与过度分散不便使用。仅有不足化石原料产生电力的10%用于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能否全面地取代化石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石油总储备量仅占全球的2%,专家预计全球现有石油储备量仅可使用100年左右。所以,开发新能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第一选择,而能以液态方式替代化石能源的,又非生物能源莫属。生物能源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发展,但是原料、技术仍然制约着产业发展,并未普及应用,亟需进一步发展壮大。

太阳能的利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