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行车安全:行车须知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要想保证安全行车,驾驶员必须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不要疲劳驾驶;

2.不要带着不良情绪驾驶;

3.不要酒后驾车;

4.不要带病驾驶。

安全行车应始终保持车况良好,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可以说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认真爱护、保养车辆,它就不听你的使唤,甚至会闯大祸。

安全行车要求驾驶员有较强的个人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洞察能力,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遇突发情况临时应变处置能力。

儿童不能坐在轿车的什么位置?

儿童不能坐在行使的轿车的前排,世界各国都有规定,有的国家还将年龄限制到12岁以下。制定这样的法规主要是因为汽车前排的安全气囊对于儿童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实际上,即使是成人使用安全气囊也有可能造成意外。配备安全气囊的早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曾发生过一些安全事故。此后,便有了强制规定,要求儿童乘员必须坐在轿车后排。此外,在汽车的正面碰撞事故中,因为惯性,前排乘员可能撞到方向盘、仪表板和风挡玻璃等部件。汽车安全法规还规定,儿童乘员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多点式安全带,可以更好地避免身体的局部因受力过大而造成伤害。而1岁以下的婴儿乘员,则要使用面向后方的婴儿专用座椅。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成长,8岁左右的儿童,就要使用增高垫以提高乘坐高度,然后再佩戴成人座椅安全带,使后者能够更好地贴合儿童的身体。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遵守这种法规,养成一个良好的行车习惯,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责任。

汽车专用儿童座椅

夜晚行驶汽车灯光忽远忽近的原因

晚上我们在路上常常看到行驶中的汽车灯光,一会儿打得很远,一会儿打得近。驾驶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还得从人的眼睛的生理结构说起。人眼睛的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量一一在亮处瞳孔收缩从而减少光量以防止灼伤视网膜;在暗处瞳孔放大从而接收更多的光以看清物体。夜晚行车,驾驶员的瞳孔放大,对面来车的远光灯照射入眼,光量陡增,视神经就来不及调整,根本看不清路况。而视神经调整大概需要10秒钟,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无法看清路况,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互相切换成近光灯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而且关系到驾驶员的礼仪道德。夜晚,在城市行车, 因为道路照明设备比较完善,所以不提倡使用远光灯,遇到少数光线不好的路段可以暂时打开远光灯。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8条第五项在描述机动车会车时明确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所以说,我们晚上看到行使的汽车灯光忽远忽近大部分原因是两车正在交会。

合理使用远近光灯

大雾天驾车须开黄灯

我们在大雾天,或者下雨天的时候,常常看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会打开两盏不常用的小黄灯。这种小黄灯叫做雾灯,是专门在能见度较差的时候照明用的。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偏偏要选黄色的灯做雾灯呢?在雨雾天里,空气中悬浮着无数的小水滴,光线会在水滴表面发生折射和散射,传播不了多远,人的眼睛接收不到物体发出的光,视野自然就被限制住了,也就看不到这些物体。这时候,如果驾驶员盲目打开前照灯,反而会形成白色的光幕,让驾驶员炫目,从而发生危险。因此要想看得清,看得远,就得用一个能避免光线散射的光源。研究人员发现,红光和黄光抗散射能力强,穿透力好。尤其是黄光,在雾天的抗散射能力甚至是红光的5倍,所以是最佳选择。研究人员还发现,接近地面处雾气较淡,对光线散射不是很厉害,所以,雾灯安装的位置都比较低,而且照得更远。有了雾灯,在雨天、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下行驶就安全多了。雾灯的穿透力极好,在正常天气下不要使用,因为会干扰其他驾驶员行车,只有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才能打开雾灯。

打开雾灯的汽车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