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公共交通:出行礼仪与规范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城市的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

我们在城市中漫步,会经常看见一条表面凸起的带状路面出现在人行道上,这就是盲道,盲人凭借它可以顺利朝前行走。

盲道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一部分,由于残障人士和活动能力衰退的老年人等人群的特殊需要,需要对道路交通进行特殊的设计和管理,保证他们出行的安全、方便和舒适,这就是无障碍设计。为了规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我国制定了《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对城市道路系统中无障碍设计做出了规定。先来看看盲道系统。盲道布设于人行道上,表面设有条形凸起,盲人可以通过脚感来判别正确的行走方向,颜色通常涂成醒目的黄色。盲道的起点、终点和拐弯处,以及延伸到公交车站前时,表面的凸起就会变成圆点状,用以提示盲人前面的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城市盲道系统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盲人提供良好的行走环境。因此,让我们时时都注意自己千万不能占用盲道。

“缘石坡道”是无障碍设计的另外一个典型,它是专为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所做的设计。在过街天桥、公交车站以及地道等处,除了特别设计的盲道和缘石坡道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其他无障碍设施。比如,公交车站的盲文站牌等。公交系统上也有无障碍设计的成果,比如,设计成与车辆底板相同髙度的月台、供坐轮椅乘客上下车使用的可收放的踏板、设有轮椅专用区域的公交车等。

城市中的橡塑盲道

斑马线的来历

斑马线的来历要从古罗马时代谈起,当时,意大利的庞贝市内已经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是,车、人、马混在一起,总是导致道路堵塞,经常引发交通事故。古罗马人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把道路两边加高,作为人行道,从而使得人和车、马各行其道。不过,在路口的人流和车流还是难免相互干扰。于是,在接近马路交叉口,横着堆砌了很多高出路面的石头,行人可以踩着石头过马路,马车轮子可以从石头中间通过,这就是著名的庞贝“跳石”,它也可以看作是斑马线的雏形了。

到了19世纪末,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跳石” 因突出路面而成为一种安全隐患了。于是,到了1949年,英国人经过反复试验开始在许多地方使用条纹状的人行横道线。但当时人行横道线并不是黑白相间的,而是黄蓝相间的。由于这种类型的人行横道线非常醒目,很像斑马身上的条纹,因此被称作“斑马线”。斑马线的设计可是一件关系到交通安全的大事。目前最为常见的斑马线就是黑白相间的,不过瑞士、英国等国家现在使用的是黄黑相间的条纹斑马线。

城市繁华地段的斑马线

多种多样的城市公交车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公交车也各不相同。1662年,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公交线路,那时的公交车是仅有8个座位的马车,按固定的时刻运行,每8分钟左右就会有一辆马车到达。可是,这条线路运行了几个月就停止了。1819年类似的公交线路再次出现在巴黎街道上。从那以后,人们开始改善了公交车辆的构造、安全设施和动力等。19世纪3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公交车,但是没有得到推广应用。1895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机驱动的公交车。

20世纪初,公交车的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公交车的数量也大幅增加。20世纪60年代的公交车已经和现在的公交车很像了,装有宽大的车窗和前后两个车门。还刻意减少座椅,增加站立空间,长途公交车还采用双层结构等。与此同时,铰接公交车(将两个车身铰接起来)也开始出现,承载的乘客可以达到近200人。小型公交车还在继续使用,这是因为城市公交线路并非同样繁忙,城郊的一些地方居住的人口数并不多,乘客自然要比城市中心区的少很多,承载的乘客太少,还坚持采用大型公交车的话,那么就不经济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小型公交车就显得非常适应了。

伦敦的双层公交车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