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科学家发现已知最早共生蠕形动物化石 丰富寒武纪生命爆发史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原创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科学家近日在云南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共生蠕形动物化石——吸盘古宿虫,并确认了反映动物共生关系中宿主特异性和宿主转移两个重要生态特性的最早化石留存。

这是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团队在“澄江生物化石群”研究中的又一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

动物之间的共生现象很难保存为化石,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关于动物共生的化石证据极少。1984年发现的“澄江生物化石群”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多门类后生动物软躯体化石群,是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资源库。

据了解,侯先光教授团队将此次发现的附着在其他蠕形动物身体上的化石命名为吸盘古宿虫。这一共生蠕形动物的身体呈蠕虫形状,大小3毫米左右,身体结构简单,最显著的特征是保龄球瓶状的身体、尾部的吸盘和贯穿身体前后的肠道。

研究人员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10多种蠕形动物的几千块标本中,吸盘古宿虫仅吸附在晋宁环饰蠕虫和中华马房古蠕虫这两种亲缘关系比较近的蠕虫上,表明吸盘古宿虫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且能够在两个不同的宿主间转移。

专家表示,“澄江生物化石群”是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地质记录窗口之一,此次发现进一步揭示出那一时期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