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云豹(拉丁学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又名乌云豹、荷叶豹、龟纹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1
台湾云豹身长0.6~ 1.0米,尾长0.5 ~ 0.9米,重量在16~ 23千克。全身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这也是它之所以叫云豹的原因。1台湾云豹身上的花纹非常明显,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黄色,头部和四肢有黑色斑点和条纹.身体两侧有大片云块状斑纹。2它主要栖息在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2云豹常在树上活动,善攀援,动作敏捷迅速,多以鸟类及小型兽类为食。3
在台湾地区生活的鲁凯族,特别崇拜云豹,甚至自称“云豹的民族”。41972 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破坏,台湾云豹灭绝了。5
简介云豹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主要生活在亚洲大陆,包括海南、台湾等岛屿上的云豹,统称为“大陆云豹”;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云豹,则统称为“巽他云豹”。4台湾云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1
考古学者在距今3 000多年的台湾卑南遗址陪葬坑中,曾经发现过3件人兽形块,在它们的上面,就发现了类似云豹的图腾。最为惊奇的是,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这种类似云豹的图腾形块,仅仅在台湾地区出现过。这充分说明,在很久以前,台湾云豹就已存在,并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7
1862年,台湾云豹第一次正式进入科学文献记录中。将其记录下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史温侯,他是第一个走进台湾的西方国家官员。当年,((伦敦动物学会集刊》上刊登了他的《台湾岛上的哺乳动物》这篇文章,除了台湾云豹,一同被提及的还有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石虎等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也因此才开始受到世界应有的关注。7
形态特征台湾云豹身长60~ 100厘米;尾长50~90厘米,几乎与头等长;重量16~23千克。全身黄褐色;额头至肩部有数条黑色纵带,颈侧及体侧有大块云状黑斑。颈部斑点细长,腹部两侧大斑向后,中间部面积大,并掺杂棕黄及少许黑毛。四腿处斑点往下逐渐缩小,尾部上下均有斑点。每只云豹的斑点各不相同。5
云豹身体两侧的深色的云纹正是很好的伪装,可以使它们在丛林里生活,不容易被人发现。清代《福建通志》描述台湾云豹为“色黄而间以黑色”。1
云豹的牙齿与众不同,犬齿长度与体型大小的比例,在猫科动物中排名第一,不仅锋利无比,而且两侧均有两道明显的血槽,这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因此云豹又有“小剑齿虎”之称。4
生活习性台湾云豹属于夜行性树栖动物.它白天躲在树上睡觉或隐身于枝叶间,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很少在地上行走。2它们是爬树能手,加上捕食技巧娴熟,夜间也会潜伏在树上,静观树上的猴子、松鼠及鸟类。树下的鹿等动物一旦出没,被当成目标锁定,台湾云豹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扑上去,将它们捕杀。白天,饱食的台湾云豹要休息的话,通常是躲在树上睡觉。尽管捕食时非常凶猛,但面对人类,台湾云豹可就显得胆小怯懦、羞涩了。它们见人就躲,即使在野外,人们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7
2岁性成熟,发情期从9月至次年2月,以春季为主,怀孕期3个月左右。3发情期多在晚间交配,孕期90天左右,每胎2~4仔。8
分布范围台湾云豹系台湾特有亚种,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栖息地在海拔1000到2500公尺间的阔叶森林区,性喜在云雾区出没。9
灭绝原因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地发现云豹的皮毛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2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2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存的野生云豹可能不足10只。1972年,台湾后一次出现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有关的权威文十年过去了,虽然陆续有人声称见到过台湾云是始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推翻上述论断。7
云豹的民族鲁凯族居住于台湾岛中央的山区,主要分布在屏东县雾台乡、高雄市茂林区及台东县卑南乡一带。相传他们的祖先当年从东海岸登陆,随即向山上走,来到中央山脉南段的肯杜尔山暂时定居。随后,部落首领带人四处探查,靠一只通灵的云豹领路,还有一只老鹰在空中“导航”,去寻找更好的居住地。当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北大武山上 旧好茶时,云豹停伫良久,不肯离开,于是他们就在此立起石柱,定为部落居住地。后来,鲁凯族将这里命名为“古茶布安”,意为“云豹传人”——他们认为自己正是在云豹的带领下,才找到了这处美好的家园。为了感恩,他们把云豹视为“神犬”,禁止狩猎云豹,并自称为“云豹的民族”。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少斌 - 副教授 -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