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蜥科(Varanidae )是蜥蜴目中个体最大的类群,一般体尾全长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2米以上。本科共20多种。1
大洋洲是主要分布区,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在夜间也可见到。巨蜥科包括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其中最有名的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部分岛屿的科莫多巨蜥,身长长达3米,体重为165公斤,黄点巨蜥的身材比科莫多巨蜥消瘦很多,同样的身长但重量要轻得多。巨蜥科也有一些小型种类,比如,澳洲的短尾巨蜥体长只有12厘米。巨蜥喜食动物性食物,其中最大的科莫多巨蜥能够捕食大型的哺乳动物,小型的种类则以昆虫为主食,其他许多巨蜥食性广泛,包括腐肉、鸟蛋和各种可以捕到的小动物。2
概述图引自3。
形态特征头小,吻颈均较长,头部无对称排列的大鳞;通身背面覆以圆形或卵圆形鳞片,每一鳞片周围围以细粒状鳞;腹面鳞片四边形,横排成行;四肢强壮,指趾具发达的爪;尾长,尾肌发达,无“自截”能力,与鳄尾一样,是有力的“武器”。由于巨蜥体形较大,形状似鳄,故常被误认是鳄。4
眶后弓不完全,颞弓完整,上颖窝未全部封闭,前颌骨成单而窄,鼻骨窄长彼此联合,眶下孔由翼骨、9骨与外翼骨围成而无上颌骨参加,有上翼骨。牙齿基部扩大,固着于上下颌内侧(侧生齿 ),腭骨无齿。锁骨细长,锁间骨锚形。舌平滑,细长而分叉,与蛇类一样可缩人舌基部的鞘内。瞳孔圆形,眼睑发达。有肛前孔,一对开口恰位于泄殖肛孔前方,其位置因种略异。圆鼻巨蜥(Varanus salyvator )鳞片下方有真皮骨化形成的骨板(osteoderm ),主要存在于颈部、腹部、四肢前侧和尾基部鳞片,呈细长结节状,略弯或分支,年幼个体没有,随年龄及个体长大才开始形成。科摩多巨蜥(V. komodoensis )尚有发达的阴茎骨(os penis ) 。4
生活习性巨蜥都是肉食性动物,唯菲律宾产橄榄色巨蜥(V. olivaceus )季节性地吃水果类。小型种类主要吃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大型种类则嗜吃较大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如科摩多巨蜥可捕吃山羊、鹿、野牛等。多数巨蜥都是陆地树上捕食者,可在开阔地面或林间觅食。有的种类如印尼巨蜥(V. indicus )与尼罗河巨蜥(V. niloticus )一般在近水处觅食,偶尔也可入水捕食。水巨蜥(V. mertensi )则隐匿与捕食都在水内。巨蜥都是产卵繁殖,交配前通常要先进行仪式化的雄性决斗,即一种竖立扭打的舞蹈姿态。4
物种分布巨蜥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诸岛最为多样性,包括最大与最小的种类。最小者如短尾巨蜥(V. brevicauda )为小型沙漠种,最大头体长仅120mm,全长230mm。最大者如科摩多巨蜥,又称科摩多龙,分布于弗洛勒斯、科摩多与帕达诸岛,全长3.1m,重250kg。4
巨蜥科原只包括巨蜥属,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包括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澳大利亚。Zug (1993 )将分布于加里曼丹,原隶于拟毒蜥科(Lanthanotidae )的单属独种拟毒蜥(Lanthonotus borneensis )列入巨蜥科,分立2亚科:巨蜥亚科(Varaninae )与拟毒蜥亚科(Lanthanotinae ),各辖一属。4
我国拥有2种巨蜥:4
孟加拉巨蜥:Varanus bengalensis Daudin,18024
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 Laurenti,17684
代表物种孟加拉巨蜥指名亚种Varanus bengalensisDaudin,1802
大型蜥蝎,一般全长1-2m,幼体亦长300mm以上。头较小而窄长,颈长,四肢强壮,尾长而侧扁。头体背面被覆小鳞,鼻孔呈一斜裂(较小幼体略近椭圆 ),约位于吻眼间的中部。背面黑褐色具黄色碎点斑;颈背无“人”字形斑但颈背腹有斑驳;头背具黑色网纹;颞纹色深而明显;躯干及四肢腹面淡黄色散有黑褐色点斑;尾部有不明显的窄横纹。4
孟加拉巨蜥为白昼活动,但常在早晨与黄昏活动较频繁。穴居,栖息于地面隙缝中,也曾发现于林中废弃旧房舍的房顶与天花板间居住。平时行动缓慢,并将分叉的舌头时伸时缩,需要时也可迅速奔驰,善于攀树,也善于游泳,且能在水下潜伏相当时间。肉食性,可吃它能制服的任何动物,有记载的包括小型兽类、鸟、鸟卵、鳄卵、小型爬行动物如石龙子、树蜥、小龟、蛇、鱼、虾、蟹、昆虫、蜘蛛,以及动物尸体,靠嗅觉与视觉追捕食物。繁殖季节有领域性,有类似蛇类争夺异性的斗舞动作,最普通的方式是将前肢离地,靠后足竖立,摇摆身体,有时也互相扭打,咬对手的颈部,斗舞可持续一个多小时。4月到10月采到卵,每窝8-30枚,视动物大小而异,卵径47mm * 36mm到55mm * 44mm,卵重9.3-14.5g卵白色,卵圆形,壳柔韧。曾见一雌蜥掘穴深280mm,产卵24枚于其中,然后以吻推土将穴掩埋,还在卵穴附近制造几个假穴才离开。也有报道产卵于白蚁巢中和以落叶及垃圾掩埋卵穴的情况。一般在季风期开始时发现有刚孵出的幼蜥。4
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名录中。4
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Laurenti,1768
大型蜥蝎,一般全长1-2m,幼体亦长300mm以上。头较小而窄长,颈长,四肢强壮,尾长而侧扁。头体背面被覆小鳞,鼻孔圆形或椭圆形,位吻眼间近吻端处。4
圆鼻巨蜥多活动于山区流溪附近,常捕吃鱼、蛙或小型兽类,也吃鸟及鸟卵和动物尸体。敌害迫近时,匍匐不动,尾贴于体侧,出其不意地用力将尾甩出攻击敌害。卵生,夏季产卵10余枚到30余枚于岸边土内或树洞中,卵径70mm * 40mm。刚孵出的仔蜥全长约300mm。垂直分布范围225(海南陵水吊罗山大里 )-1040m(云南孟连景冒 )。4
巨蜥在我国野外已很少见到。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将巨蜥列为I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将巨蜘属所有种列入附录II名录中。4
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densis
科莫多巨蜥,属于蜥蜴亚目、巨蜥科、巨蜥属,又叫科莫多龙,它们的数量极少,濒临灭绝。其生活在所属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和邻近的几个岛屿上。它们运动迅速,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都会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5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是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科摩多岛上的科摩多巨蜥,头尾全长达4米左右。6
科莫多巨蜥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并且它下颚上发达的腺体能够分泌致命毒液。它们食量极其大,可以一次性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的80%的食物,那些没消化掉的能量将会长成尾部的脂肪。也许有了如此大的食量做基础,它们可以不吃不喝达3个月以上。科莫多巨蜥在捕食猎物时尤其凶猛,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首先是强劲的尾巴,在捕食猎物时往往用尾巴将猎物击打,只要一击便足以将猎物致命。然后它们会用极其尖锐的利爪迅速地将猎物撕开,先掏食其内脏,再慢慢吃尽它们的肉。5
科莫多巨蜥通常生活在岩石或树根之间的洞中,每天早晨,它们就会准时地钻出洞来觅食。它们的舌根部有着极其灵敏的嗅觉器官,同时,舌头上有分叉,能辨别气味,不断地吐进吐出。因而,科莫多巨蜥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摇头晃脑、吐舌头,这便是它们靠着灵敏的嗅觉器官在寻找食物。每次敏锐的轻弹,气息中极小的味道都会被收回到巨蜥的口中。它们的舌头既是味觉器官又是嗅觉器官,吐进吐出的舌头,总是可以使它们闻到范围在1000米之内的腐肉气味,即使在11千米外蜷缩不动的猎物都可被它们感知到。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