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正己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正己烷,别名己烷,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有微弱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其具有挥发性,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1。主要用作溶剂,如植物油抽提溶剂、丙烯聚合溶剂、橡胶和涂料溶剂、颜料稀释剂。2用于大豆、米糠、棉籽等各种食用油脂和香辛料中油脂等的抽提。此外,正己烷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的重要工艺之一。3

简介中文名:正己烷

英文名:n-Hexane1

分子式:C6H141

分子量:86.181

编号系统CAS号:110-54-32

MDL号:MFCD000095202

EINECS号:203-777-62

RTECS号:MN92750002

BRN号:17307337

物化数据1.性状:高度挥发性无色液体,有汽油味。1

2.熔点(℃):-952

3.沸点(℃):692

4.相对密度(水=1):0.668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78

6.饱和蒸气压(kPa):17(20℃)6

7.燃烧热(kJ/mol):-4159.11

8.临界温度(℃):234.15

9.临界压力(MPa):3.035

10.辛醇/水分配系数:3.96

11.闪点(℃):-226

12.引燃温度(℃):2252

13.爆炸上限(%):7.56

14.爆炸下限(%):1.16

1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

16.燃烧总发热量(kJ/mol):4165.95

17.燃烧最低发热量(kJ/mol):3857.65

18.黏度(25℃,液体)/mPa·s:0.3075

19.蒸发热(0ºC)(kJ/mol):33.125

20.溶化热(kJ/mol):13.045

21.苯胺点(ºC):63.65

22.热导率(25 ºC,液体)/[W/(m·K)]:116.81×1035

23.生成热(25 ºC,液体) /(kJ·mol):-198.965

24.比热容(0 ºC,定压,液体)/[kJ/(kg·K)]:2.2785

化学反应编辑

1.正己烷氧化反应: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7

正己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

2C6H14+ 19O2→ 12CO2+ 14H2O(条件为点燃)

2.与正己烷的辛烷值相比,碳数相同的异构烷烃的辛烷值高出几十个单位,且异构化油还具有低含硫、无烯烃、芳烃及苯等优点,因此将正构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是提高汽油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9常用的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剂有贵金属负载的氯化铝型、分子筛型、固体超强酸型催化剂。10

毒理学数据编辑

1.急性毒性

LD50:25g/kg(大鼠经口)4

LC50:48000ppm(大鼠吸入,4h)4

2.刺激性7 家兔经眼:10mg,轻度刺激。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7 大鼠吸入2.76g/m3/天,持续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生态学数据编辑

1.生态毒性7

LC50:4mg/L(24h)(金鱼);>50mg/L(24h)(水蚤)

IC50:10mg/L(72h)(藻类)

2.生物降解性7 MITI-I测试,初始浓度100ppm,污泥浓度30ppm,4周后降解100%。

3.非生物降解性7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10个/cm时,降解半衰期为3天(理论)。

4.生物富集性7 BCF:200(理论)

分子结构数据编辑

1.折射率:1.375

2.摩尔体积(cm³/mol):127.52

3.等张比容(90.2K):270.82

4.表面张力(dyne/cm):17.892

5.极化率(10⁻²⁴cm³):11.832

6.介电常数(F/m):1.875

计算化学数据编辑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92

2.氢键供体数量:02

3.氢键受体数量:0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2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2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02

7.重原子数量:62

8.表面电荷:02

9.复杂度:1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2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2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2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2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2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2

性质与稳定性编辑

1.稳定性1 : 稳定

2.禁配物1 :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

3.聚合危害1 : 聚合

贮存方法编辑

储存注意事项1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合成方法编辑

1.正己烷存在于直馏汽油、铂重整抽余油或湿性天然气中,含量1%~15%。目前,工业生产主要是从铂重整装置的抽余油(含己烷11%~13%)中分离,用精馏法除去轻重组分后,得到含正己烷60%~80%的馏分。采用双塔连续精馏,再经加氢,除去苯等不饱和烃,得到合格产品。11还可以采用吸附分离法制备正己烷 。12

2.正己烷的精制:以工业品正己烷为原料,先用浓硫酸洗涤至酸层无色,然后用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洗涤至烯烃含量合格。再依次用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水洗涤,然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中间馏分,即为纯品。13

3.由石油馏分中分馏而得。14

用途编辑

1.主要作溶剂,如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 。5此外,它还是高辛烷值燃料。10

2.主要用于大气监测以及配制标准气、校正气。2

3.用作溶剂、色谱分析参比物质 。用于折射率的测定,甲醇中水分的测定,还用于有机合成。2

4.主要作溶剂。在化妆品中用作溶剂,主要用作指甲油等化妆品用纤维素的溶剂。2

5.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1

环境影响编辑

1.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1

健康危害7: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7: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7: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7: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7: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7: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7: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7: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处理方法编辑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5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15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15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15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15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15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15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15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15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15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15

安全信息编辑

|| ||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包申旭 - 教授 - 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