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杜比定向逻辑II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杜比定向逻辑Ⅱ( Dolby Surround Pro Logic II)是一项高级矩阵编码技术,是杜比定向逻辑的升级版,于2000年发布。它能将任何高质量的立体声信号变为5个全频带的信号(左、中、右、左环绕及右环绕),让仅支持双声道的设备提供接近真实的环绕声。它还可以兼容杜比定向逻辑,将矩阵编码过的信号解码出5声道。杜比定向逻辑Ⅱ的编码技术最多可将5路输入信号合并为一路矩阵编码的双声道 Left total/Right total(Lu/Rt)信号,编码后的信号在整个传输和制作过程中都将作为普通的双声道立体声音频进行处理。杜比定向逻辑Ⅱ的载体是双声道立体声,故而它可以很好地和常规立体声设备兼容,并且可以由普通立体声设备来复制,复制后的节目源经过杜比定向逻辑Ⅱ解码器处理后仍可获得和母带相同的环绕声效果。1

工作原理右图给出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技术可以将任何高品质的立体声(双声道)电影与音乐节目处理成有5个全频带声道的环绕声。作为一种矩阵环绕解码技术,杜比定向逻辑II可以识别自然存在于立体声节目中的方向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给用户带来五声道环绕声播放体验。因而该技术对于家庭影院系统、个人电脑、游戏机和多声道汽车音响(叫做杜比定向逻辑II环绕技术)很理想。3

杜比定向逻辑Ⅱ扬声器配置右图给出杜比定向逻辑Ⅱ技术的扬声器配置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技术的扬声器配置共有5个扬声器。杜比定向逻辑Ⅱ技术设计一个伺服(负反馈)电路用以调制5个通道信号。另外还设计了一个音乐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会优化各个通道的延时,并且增加了用户可调的参数,比如前方舞台的宽度等。杜比定向逻辑Ⅱ还有专门设计给游戏的模式,索尼的PS2游戏机,任堂的Wii电视游戏机都将杜比定向逻辑Ⅱ作为数字接口的标准之一并普遍使用。杜比定向逻辑Ⅱ编码技术现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影院系统的标配,即便是普通的双声道播放,听众也不会感觉到关键声轨内容的丢失。1

优点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给CD唱片带来新的生命力。通过家庭影院系统来播放CD唱片的音乐,将听到浑然天成且更具有深度感和细节表现力的音效。该技术会带给听众全新的听音感受,就像是听一张经过重新灌制的CD唱片的。1

除了加强播放效果之外,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也可用于编码电视节目,可以在5.1声道家庭影院系统中播放,为成千上万的以四声道杜比环绕声技术编码的录像带和电视节目提供最佳的音频,给具备立体声电视系统的观众带来环绕声体验。2

杜比定向逻辑II完全兼容所有的杜比定向逻辑技术,该技术也使视频游戏机可以将五声道环绕声信息编码成立体声信号,这对游戏机的CPU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这些特殊的音效不会使游戏慢下来。1

应用领域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Dolby Surround Pro Logic II)是一种能将任何双声道音源转变成为高度逼真及令人信服的五声道环绕声聆听体验。用户只要在驱动程序菜单中选择Dolby Digital 5.1,并打开DOLBY PRO LOGIC II就可以实现。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家庭影院系统与A/V接收机中。这项技术的应用成本要比杜比数字5.1低很多,并且由于只要求两路音频信号作为信号源,因此在多媒体尤其是游戏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4

示例现行汽车音响应用根据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行业部主任唐元详介绍,国外汽车用户已经开始把汽车当作一个移动的娱乐场所,其汽车音响就是为了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娱乐。中国汽车市场的经济型轿车和SUV多功能车日渐红火成为主流,大部分的年轻车主选择通过汽车音响来宣扬他们的个性,而杜比实验室新一代的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便是实现流动影音空间的理想配备。5右图给出启程音响的布置图,杜比实验室从2001年开始在全球推广其以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为代表的各种音频技术,就是希望将家庭影院般的影音感受在汽车驾乘中得以实现。而今,如果汽车上装备一套含有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杜比数字、MLP无损压缩(DVD-Audio)和杜比耳机的汽车娱乐系统,就能感受到与影院中相同震撼效果。3

高级汽车音响标准中国《汽车杂志》举办的“2003年度风云车”的评选活动的魁首——Volvo(富豪)XC90运动休闲汽车就将含有杜比定向逻辑II(Pro Logic II)的音响作为其原厂配置,这代表了汽车音响的发展趋势。3同时,汽车音响爱好者在国内汽车音响后装市场上也能找到含有杜比定向逻辑II技术的车载影音产品,包括阿尔派公司(Alpine)的PXA-H700、先锋公司(Pioneer)的AVH-7550DVD、以及歌乐公司(Clarion)的DX-Z935等产品。就在这样一片汽车音响热潮中,杜比刮起“行进中的环绕声”飓风,将中国汽车音响引入环绕声时代。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闫晓东 - 副教授 -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