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一个群体。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蜂王通常每群只有一只;工蜂自数千至数万只不等,雄蜂一般只在群体需要的季节里才存在。 元戴表元《义蜂行》:“朝朝莫莫与蜂狎,颇识蜂羣分等差。一蜂最大正中处,千百以次分来衙。”
蜂群管理春季管理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
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
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
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
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
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
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
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
夏季管理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
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
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
秋季管理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
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
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彻底,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
冬季管理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
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
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1
疾病诊断一、观察蜂体诊断法
1. 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痴呆, 反应迟钝, 失去活力, 不能起飞, 神情不安, 栖于一侧或在箱内外缓慢地滚爬。
2. 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瘙痒时, 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
3. 翅膀:健康蜂四翅完整, 张合自如, 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 或振翅颤抖, 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 多是患有卷翅病, 翅膀残缺多由蜂螨危害造成。
4. 脚肢:健康蜂六脚灵活, 爬行迅速, 如果脚麻木, 强直失灵, 爬行迟缓或不能爬行, 多是患有麻痹病。
5. 背腹:健康蜂的背腹密生绒毛, 其环节能有节律地频频伸缩。色泽鲜艳, 体表干燥。而病蜂的腹部表现膨大或缩小, 不能自由伸缩。绒毛脱落, 毛色变暗或发黑, 体表湿润, 有时像油浸过一样, 这多是麻痹病的典型症状。
6. 死蜂:健康蜂一般不会死在箱内, 也很少死在蜂箱周围。 在越冬期如果发现箱底有大量死蜂, 且蜂体颜色变暗、发软、恶臭, 很可能是由于患到伤寒或失血症所引起。采蜜季节在蜂箱周围发现死蜂伸出, 两翅后翻, 腹向内弯曲, 是农药中毒所致。
二、检查子脾诊断法
健康蜂子脾房内的幼虫呈乳白色, 端正而整齐地盘卧于巢房底部, 无异味, 变蛹后的房盖饱满, 颜色淡黄。而病群的幼虫体色苍白或变黄甚至变黑, 变蛹后的房盖略微下陷或有针眼样小孔, 房盖颜色较深。如果幼虫多数是在封盖前死亡, 有酸臭味, 尸体无粘性, 易从巢房内清出, 封盖子脾出现“花子”现象, 可诊断为欧洲幼虫腐臭病;如果幼虫多数是在封盖后死亡, 有鱼腥臭味, 尸体有粘性, 不易从巢房内清出, 可诊断为美洲幼虫腐臭病。如果死亡幼虫头部上翘, 用镊子将尸体夹起, 整个幼虫像一个小囊袋, 里面充满颗粒和乳白色液体, 无臭味, 即可诊断为囊状幼虫病。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