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茬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茬口即茬口效应,前茬作物对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称之为“茬口效应”。茬口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作物,其茬口效应不同,对土壤养分状况及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概述茬口是指一块地上栽种的季作物及其替换次序的总称。前季作物称为前茬,后季作物称为后连。狭义的茬口指前茬。在作物轮作或连作中,影响后作物生长的前茬作物及其迹地的泛称。现已成为农业生产术语。如种小麦的田称麦茬田;小麦收后种棉花称麦茬棉。小麦为棉花的前茬(前作),棉花为小麦的后茬(后作)。不同作物轮作时称换茬或倒茬。同一作物连作时称重茬。安排作物轮换次序称茬口安排。1

茬口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同茬口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供肥能力,而农业生产种植体制的不同又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连作棉田经与春麦、玉米、番茄、草木樨倒茬后,各作物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平均值均比连作棉田有明显的增加,增幅分别达52.9%、30.6%、63.8%、62.4%,说明连作棉田经过轮作倒茬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总最的积累。比较各种作物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番茄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增幅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为草木樨,结合养分分析可以得出,番茄茬口不仅培肥效果显著,而且对促进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增加也最为显著。2

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连作棉田的土壤微生物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这也是连作棉花生长发育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类群微生物区系比例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一个指标,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密度高,表明土壤肥力水平较高,而真菌密度高则是土壤地力衰竭的标志。连作棉田经与春麦、玉米、番茄、草木樨倒茬后,各作物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不仅增加,而且菌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

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氮素生理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氨素营养供应状况直接相关。氨化细菌可矿化有机氮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硝化细苗在土壤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土壤硝态氮的供给情况。2

不同作物茬口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1)研究表明.连作棉田通过倒茬种植不同作物后.可以有效改善连作棉口上壤荐分不断下降的状况,使七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有不断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小麦、玉米、草木樨对十壤速效钾养分的增加较为显著,说明台理轮作倒茬是减轻连怍上壤养分片面消耗、克服上壤连作障碍的}要措施之一。

2)连作棉经过轮作倒荐后,各作物茬口土壤微生物总量均比连作棉田有明显增加,各种作物茬口的微生物菌群的总体表现为细菌和放线菌增加,真菌减少的发展态势.其一草木樨和番茄茬口表现较为突出,放线菌,真菌(A/F)值分别增加了2 98倍和326倍。此外.草术樨、番茄茬口土壤氧化细菌生理群、硝化细菌生理群也明显增加。充分说明通过轮作倒茬,可以宵教调节十壤微生物苗群平衡,抑制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莳群结构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真菌型”十壤转化,增加上壤中具有氯索积祟平兀转化功能微生物数量,增强上壤拮抗病原菌的能力,促进连怍棉口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改善和减轻连作障碍。

3)连作棉田倒茬种植不同作物后.再种作物茬口都能更好的促进棉花的生长发展.其各项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优于连作棉花。结合不同作物对十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以得出长期连作棉田;最好的前茬依次是加工番茄、草木樨、小米、小麦,但为追求棉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番茄和禾本科作物可以作为连作棉田的前进倒茬作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连作障碍,同时可保证汪农民增收,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

茬口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茬口下谷子生育性状的表现无论是在什么茬口下,赤谷5号在抽穗一开花一成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从抽穗到开花大约7 d左右,从开花到成熟大约40 d左右)。但是茬口不同,成熟期会相差1—2 d。

不同茬口下谷子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向日葵茬株高最高为146.0cm,平均株高最矮的为高梁和玉米茬,为142。5cm;穗长最长的为大豆茬24.0 em,穗长最短的为向日葵茬为20.5 cm,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3.5cm;单株穗重最重的为大豆茬7.9 g,最轻的为玉米茬6.2 g,穗重与粒重的值相差不多。单株草重最重的为向日葵茬6.0 g,最轻的为大豆茬为4.2g,极差为2.2 g,相差较大。茎粗最粗的为向日葵茬8.21 mm,最小值为大豆茬5.45 mm。这些因素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产量形成主要来自穗重,谷子整个生育期制造的营养有限,养分在整个植株中分配,分配在株高增加、草重增加、节数增加上多,那么分配在穗重上就较小。

不同前茬口下谷子的产量变化产量与前茬作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豆茬产量高是因为大豆具有根瘤固氮的作用,豆科作物所固定的氮素至少部分地留在土壤中供下茬作物利用,从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力的消耗,留在土壤中的养分高,残根残叶对培养地力有良好的作用,是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的极好前茬。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