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脱水是指物料以薄层通过筛面时发生的水分与颗粒脱离的过程。脱水筛是选煤厂使用最广泛的脱水设备之一,通常,分级用的筛分设备把构造做相应改变后可以用于脱水。选煤厂常用的脱水筛有固定筛、摇动筛和振动筛等。
固定筛固定筛固定不动,筛面倾斜安装,物料在倾斜的筛面上完全靠自重下滑,水则通过筛孔排除。固定筛主要安装在运动的脱水筛之前,用于预先脱水,以减少进人运动脱水筛的水量,提高脱水效率。固定筛可分为条缝筛、弧形筛和旋流筛等。
1、条缝筛。条缝筛安装在运动的脱水筛的给料溜槽上,其宽度与溜槽相等,长度一般不超过2m。筛缝尺寸一般为0.5mm,最高泄水能力达200-300m3/(h·m2),预先脱水后的产品液固比约为2:3。条缝筛的长度对于脱水有较大的影响,长度不够脱水效率低,而筛面过长则脱水后的物料容易在筛面上堆积。其长度一般通过单位面积处理能力、需要排泄总水量和溜槽的宽度而确定。
2、弧形筛。弧形筛既可用于细粒物料的脱泥、脱水,也可以对悬浮液中细小颗粒进行精确分级,还可用于重介质选矿产品的脱介。
3、旋流筛。旋流筛同前述的电磁振动旋流筛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相似,只是没有振动系统。固定的旋流筛也可用于末煤跳汰机10~0.5mm级精煤的初步脱水和末煤的脱泥、细煤粒煤的分级。对于末煤脱水,推荐的筛缝宽为0.75mm;未经脱泥的末煤或浓度大于50g/L的循环脱水或末煤脱泥,推荐的筛缝宽为1.0mm。旋流筛一般多用于分级。1
直线振动筛的构造振动筛具有工艺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其主要型号有圆运动振动筛、直线振动筛和共振筛几种。圆振动筛多用于分级作业,选煤厂中多用直线振动筛脱水。直线振动筛是双轴振动筛的一种。其筛箱振动的轨迹是直线,筛面水平安装,物料在筛面上的移动不是依靠筛面的倾角而取决于振动的方向角。我国主要生产使用的直线振动筛有吊式(DS式)和座式(ZS型)两种,它们又分别有单层和双层两种。无论是DS型还是zS型振动筛,均由筛箱、激振器及弹簧支撑或吊挂装置组成。
筛网是脱水筛的主要工作部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最大的开孔率且筛孔不易堵塞等性质。常用的筛网有板状筛网、纺织筛网和条缝筛网等,脱水常采用编织筛网和条缝筛网。筛网固定在筛箱上必须张紧,因脱水筛筛孔通常较小。先将筛网用螺栓经压板固定在框架上,再将框架固定在筛箱上,紧固方式可用压木和木楔。2
工作原理及应用直线振动筛是利用激振器产生的激振力而使筛箱作做复印直线运动的。当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不平衡重块相对同步回转时,在各瞬时位置中,离心力沿x-x方向的分力总是相互抵消,而沿y-y方向的分力总是相互叠加,因此形成单一的沿y-y方向的激振力而驱动筛子做直线运动。
直线振动筛的抛射角在30°到65°之间,我国多采用45°,物料行进距离远、利于脱水。物料在筛面上的脱水过程通常分三个阶段:第一段为初步脱水:第二阶段为喷洗:第三阶段为最终脱水。喷水的目的是冲洗掉混在产品中的细泥。既可降低灰分又可降低水分.主要的细泥阻碍水分的泄出。喷水必须用澄清的循环水,水压常为0.15-0.2 MPa。喷水点在整个筛子的中心处.沿全宽喷洒。对块煤脱水和脱介。是为了提高筛子的处理能力并减少对小筛孔条缝筛的磨损,通常采用双层筛,上层用编织筛网,筛孔为13mm,下层用条缝筛网,筛孔为0.5mm。2
摇动筛摇动筛有一个长方形的筛框,筛面固定在筛框上,筛框用拉杆悬挂或用滚轮支承。依靠偏心轮机构使筛框和筛面产生往复运动。物料从筛面一端加入,筛面下面有容器承接筛下料,不能过筛的物料即由筛面的另一端卸出。筛面一般倾斜安置,也有水平安置的(如差动筛)。筛面倾斜角通常选用10°~20°,如为湿筛,可减小至5°~10°。筛面宽度为0.5~3m,长度为1.5~8m。对于干筛,整修筛框常用防尘罩密闭起来,以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影响工业卫生。
摇动筛是利用重力、惯性力和物料与筛面之间的摩擦力,在一定条件下,使物料与筛面之间产生不对称的相对运动而进行连续筛分的。摇动筛按筛面的运动规律不同分为直线摇动筛、平面摇晃筛、差动筛等几种。
影响因素筛分机的脱水效果,除与筛子的性能有关外,还与给料方式、给料量、筛面结构有很大关系。给入筛子的原料要沿整个筛面宽度均匀分布,以充分利用筛面的有效面积。脱水筛筛上物集中于中心线附近,或靠筛箱两侧,可能是筛面固定不紧或给料槽安装角度不合适,必须及时调整。亦可在筛面上装置平煤刮板,把煤摊平。
筛子单位面积负荷过大、物料层太厚也会使产品的脱水效率降低,水分增高。给料忽多忽少,会使产品水分波动。筛板为脱水筛的工作面,磨损较快,引起筛缝增大或局部损坏,安装不严密也会出现缝隙,使筛子漏煤,降低脱水效率,因此,应经常检查筛面和筛下水的情况,及时维修。筛面的形式和有效筛分面积也大大影响精煤的分级和脱水效果。编织不锈钢条缝筛板和焊接不锈钢条缝筛板的有效筛分面积比一般的穿条不锈钢条缝筛板大,脱水和分级效果好,且重量轻、材料消耗少。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包申旭 - 副教授 - 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