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对叶兰,兰科,对叶兰属植物。产云南西北部(怒江上游)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吉隆、定结、米林、波密、易贡、察隅)。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生于海拔2200-3600米的山坡密林下或云杉及冷杉林下。
形态特征植株高6-33厘米。茎近基部处具1枚鞘,中部或中部以上2/3-3/4处具2枚对生叶,叶以上部被短柔毛,并常有一枚苞片状小叶。叶片宽卵形至卵状心形,长1-3.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至近宽楔形,无柄。总状花序长3-12厘米,具2-14朵花;花序轴被短柔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绿色,长3-6毫米,与花梗近等长或短,自下向上渐变小;花梗长4.6毫米,近无毛;子房长3-4.5毫米,无毛;花绿黄色;中萼片狭椭圆形或近长圆形,长3-4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具1脉;侧萼片斜狭椭圆形,多少弯曲,与中裂片近等长,宽1.5毫米左右;花瓣线形,与中萼片等长或略短,宽0.5-0.7毫米;唇瓣形状变化较大,从倒卵状楔形、长圆状楔形至近线状楔形或倒披针形,长7-13毫米,上部宽3-5(-7)毫米,先端2裂;两裂片平行向前伸或叉开,在裂片间具细尖头或不明显突起,基部明显收狭或稍收狭,中央具一条粗厚的蜜槽,蜜槽通常自基部向顶部渐变细;裂片长圆状卵形、近长圆形至披针形或月牙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先端圆钝或渐尖,边缘多少具乳突状微毛;蕊柱长2-2.5毫米,稍向前倾;花药位于药床之中,向前俯倾;蕊喙大,与花药近等长,并与花药保持一定距离。花期6-7月。1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2200-3600米的山坡密林下或云杉及冷杉林下。1
分布范围产于云南西北部(怒江上游)和西藏东南部至南部(吉隆、定结、米林、波密、易贡、察隅)。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印度。1
物种区别该种的唇瓣变化很大,从倒卵状楔形至线状楔形;裂片叉开的角度可从近直角至近平行,形状从近长圆形、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裂片先端从钝圆至渐尖。从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看,从西藏南部(吉隆)到东南部(米林、易贡、察隅)唇瓣从线状楔形、裂片叉开呈近平行状、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逐渐过渡到唇瓣倒卵状楔形,裂片叉开角度增大、裂片逐渐变宽、先端钝至圆钝。L. tenuis和L. mucronata的唇瓣与本种西藏南部的一些唇瓣极端类型相似,因我们未见到这两个种的模式,对印度、尼泊尔及锡金等地所产的标本观察得较少,因此仍将这两个名称保留。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变化是逐渐过渡的,难以将它们截然分开。至于如何处理这些变异,还需更详尽的调查。L. yuana和L. brachybotryosa也应属于本种的变异范围内。
该种与对叶兰(L. puberula Makim)极为相近,除地理分布上有间断外,唯一明显的区别特征就是本种花梗无毛,唇瓣通常较大,而后者则花梗有毛,唇瓣较狭小。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