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林睡鼠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林睡鼠,体型中等。体长85-120mm,尾长60- 113mm。体背面赤褐色或灰褐色带黄色。体腹面灰白色、污白色、浅黄或白色略带浅黄色。体侧面毛色界线分明,尾扁而蓬松,尾污灰,较体背面略暗。尾端稍带白色,足白色,眼眶黑色。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分类信息中文名: 林睡鼠

中文学名: 林睡鼠

中文科名: 睡鼠科

中文属名: 林睡鼠属

同物异名: Dyromys milleri, Mus nitedula Pallas, Eliomys angelus,

中文俗名: 林睡鼠

拉丁文目名: RODENTIA

拉丁文科名: Gliridae

拉丁文属名: Dryomys

拉丁文种名: nitedul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8)

英文俗名: Forest Dormouse

濒危信息IUCN濒危等级: LR/nt 生效年代: 2003年 参考文献

分布新疆北部山区(阿勒泰、霍城、精河、玛纳斯、呼图壁、昌吉、博格多山、尼勒克、塔城)。

**主要分布省份:**新疆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雪岭云杉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阿尔泰山 阿拉套山 额尔齐斯河上游山地 塔尔巴哈台山地 萨吾尔山地 伊犁盆地 纳拉特山地 婆罗科努一萨尔明山地 博格多山地 准噶尔盆地

生境与习性主要生活于海拔3500m以上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以及沟谷灌木丛中。在伊犁的霍城也进入果园。在尼勒克的标本采自低山区中无林也无灌木的岩石坡上。主要营树栖生活。以果实、种子、茎叶、嫩枝和芽为食,也食昆虫和鸟卵。黄昏和夜间活动。在树上营巢,巢呈球形,离地表0.25-12m。5-8月繁殖,通常每年1 -2胎,以1胎居多,每胎3-7仔,以3-4仔居多。有冬眠现象。1

种群状态及致危因素数量较少。在一些适宜的栖息地有一定的数量。可以认为树木被伐和垦荒以及捕杀等均会对本种的生存带来威胁。

保护级别及措施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2

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IUCN 将本种列为低危/接近受危(LR/nt)。应进一步查明本种的分布和现状。在已发现的栖息地禁止伐树和垦荒。控制施用农药。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