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保育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保育率又叫育成率,通过技术措施提高家畜家禽的保育率,可以大大提高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对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提高仔猪保育率的措施1母猪品种的选择

商品仔猪的生产主要是以生产出数量多, 品质好, 价格优的优质杂交商品仔猪为目的, 而只有母猪窝产仔数多, 仔猪成活率高, 其经济效益才会好, 农民的收才会增加, 做好选种选配工作是其前提。

选育好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应在窝均产仔数在12头以上的繁殖母猪后代群体中挑选, 选择个体发育良好, 身体细长、匀称、乳头排列整齐, 无缺陷, 大小一致, 乳头数在6对以上的母猪作为后备猪。后备母猪的饲养应以适量精料加粗饲料为主, 其膘情以中上为佳, 当其体成熟 (7~8月龄) 时即可发情配种。

选种选配

在商品仔猪的生产过程中, 散养户应以耐粗饲, 适应能力强, 抗病力强, 产仔数多的太湖猪、荣昌猪、眉山猪和本地猪为母本, 以瘦肉率高, 生长发育快的长白, 杜洛克、汉普夏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育生产;专业猪场应选好LY母猪饲养。

2饲养管理

(1) 繁殖母猪的日粮以粗饲料为主, 只要能满足其最低营养需求即可。而在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则需适量添加一些精饲料, 如玉米、黄豆等。在此时期应特别注意, 不能喂霉变或难以消化的饲料, 以免通过母乳引起仔猪中毒, 下痢等, 或专业的母猪浓缩料、预混料。

(2) 在母猪临产前一周, 要将猪舍打扫干净, 用20%生石灰水或20%~30%草木灰水进行消毒, 给予清洁、干燥、柔软的垫草, 保持猪体和厩舍的清洁。

(3) 母猪临产和分娩时要有专人看护, 若在夜间产仔, 厩内应安装一个200~250W的灯泡用做照明和保暖, 如遇难产或有假死仔猪, 应予以辅助或挽救, 分娩结束后及时走胎衣和死胎, 防止母猪吞食养成食仔的恶癖。

(4) 搞好仔猪保温护理仔猪死亡85%以上在头30d, 而一周内死亡占60%。其原因是温度低和压死。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32~28℃, 8~30日龄28~25℃, 31~60日龄为25~23℃, 给仔猪建造保温箱或保温床, 既可保证仔猪不同日龄所需温度, 又可防止仔猪被母猪压死;冬季, 还应在仔猪保育舍的地面安装木制猪床, 防止仔猪受凉而产生胃肠道疾病。

(5) 吃足初乳初乳特点是乳蛋白质为常乳的3倍, 其中大分子免疫球蛋白 (Ig) 占60%~70%, 尽早多吃初乳可获得被动免疫, 从而增强免疫力、抗病力, 保证仔猪育成率。

(6) 固定奶头母猪前2对奶头奶水最丰富, 个体大仔猪抢吃好奶头, 对个体弱小仔猪不利, 断奶时会造成全窝仔猪参差不齐, 个别体弱仔猪易病而死。可把体弱仔猪固定吃头2对奶头, 体强仔猪吃后面奶头, 获得全窝仔猪健康均匀发育。

(7) 寄养与并窝对规模猪场, 母猪产仔数超过自身乳头数的, 其仔猪需进行寄养, 即把多余仔猪选择给乳头过剩的母猪进行哺乳喂养;对产仔数过少低于6头的母猪, 把两窝仔猪并为一窝, 由一个母猪喂养, 让另一母猪尽快断奶, 发情配种,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

(8) 补铁初生仔猪造血功能不健全, 初生2~3d, 每头肌注铁钴合剂100~150mg, 可提高断奶头数及窝重;不补铁者易造成仔猪缺铁性贫血致死。

(9) 饮水器、自由饮水猪舍无饮水设备, 不能保证仔猪正常饮水, 易造成饲料消化吸收不良, 便秘等, 造成饲料浪费, 同时易引起仔猪因喝脏水而引发胃肠道疾病;饮水器的安装不仅供水, 而且可大大方便仔猪给药, 把所需药物投入水源, 可保证全群获得所需药物剂量, 从而降低生产费用, 节约成本。

(10) 消毒卫生不能保持猪舍卫生, 细菌, 病毒对猪的危害将大大增加, 猪舍将成为细菌、病毒的繁殖场所, 给仔猪健康、生存带来重大危害。要保证猪舍每天清扫, 特别是食槽及饮水设施的卫生, 保证猪舍及其设备每周进行消毒。 (理想消毒剂:碘毒消、杀特灵等) 。1

提高鸡保育率措施进行合理饲养, 控制鸡群体重鸡群的体重对育成鸡的育成率影响较大, 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蛋鸡品质的最适指标, 因此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饲喂, 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控制好鸡群的体重。对育成鸡进行饲喂, 要对鸡群进行抽样称重, 再按照称重的结果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和研究, 来决定最佳的饲喂方案。如果体重的平均值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要查明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如看饲料的品质、给料的次数、水槽和料线的位置、疾病因素等, 而如果平均体重在标准值上限时, 就要限制饲喂量, 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如果平均体重的值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与上限值之间, 则可继续饲喂, 并且可以保证其后的产蛋成绩良好。给育成蛋鸡提供饲料要根据产蛋鸡育成期的营养特点来进行, 产蛋鸡在幼雏期的生长发育很快, 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健全, 消化能力较弱, 因此此阶段应饲喂营养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易于消化的日粮;随着日龄的增加, 鸡的生长速度快、发育旺盛, 各器官的发育已健全, 对外界适应能力强,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迅速, 因此应饲喂可增强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的饲料。注意日粮中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量。但是要注意控制好体重, 避免育成蛋鸡营养过剩, 体重过大, 同时还要控制好鸡群的整齐度。

控制舍内环境, 提高鸡群采食量控制好鸡舍的环境, 保证饲养环境适宜, 给鸡群提供舒适、安静的养殖环境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有助于鸡群达到标准体重。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育成鸡不同的日龄对养殖环境的需要来进行合理的控制, 鸡群对温度的表现较为敏感, 因此要重点控制好育成期的环境温度, 根据雏鸡的要求, 并结合天气情况, 合理的控制舍温, 使温度达到最适宜的范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温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 以有效的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可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同时还可以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另外, 还要做好鸡舍环境的卫生清理工作, 及时的清理粪污, 勤换垫料。

加强日常管理, 减少鸡群应激鸡群发生应激是阻碍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日常的管理, 减少鸡群应激的发生。饲养密度是影响鸡群体重增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呈现集约化生产, 饲养密度过大, 要注意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不同周龄的鸡需要不同的饲养密度, 这样才有利于体重的稳步增长。在调整饲养密度时还要结合当时的养殖季节来进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在实施各项操作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应激的发生。转群时动作要轻, 并尽量在夜间关灯时进行, 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应激, 并在转群的前2天给鸡群投喂维生素C等抗应激类的物质, 以缓解应激, 同时还可以增加机体的适应力。在转群后也不可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在更换饲料时不可以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更换, 要逐渐的进行, 让鸡群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避免因饲料变化过大造成鸡的采食量下降等应激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打扫、喂料时动作要轻, 以免产生惊群的行为。饲养人员要相对的稳定, 不可随意的更换, 并且要求工作人员不能穿着鲜艳颜色的衣服, 陌生人不可随便的进出鸡舍, 同时还要避免飞鸟和走兽进入鸡舍。为了减少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抗应激类药物, 尤其是在转群和免疫前2天让其服用抗应激类药物, 可缓解应激。

在鸡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定期从大群中挑出不健康鸡、采食量较差的鸡以及个体生长发育缓慢的鸡, 另外在上笼前也要将弱、小、病鸡挑出, 单独饲养与治疗, 以促进其快速的恢复体质。对于治疗无效的鸡要及早的淘汰, 为健康的鸡群提供充足的空间, 同时还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做好消毒与免疫, 提高鸡群抗病力疾病因素是影响鸡成活的重要因素, 会直接造成鸡死亡或者淘汰。在蛋鸡的后备阶段要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消毒与隔离等工作, 疾病的防控主要以预防为主, 因此重点要做好该项工作,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包括场区内和舍内的环境卫生, 并且要定期对养殖场以及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 并定期的进行带鸡消毒, 以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尤其是免疫空白期, 鸡群极易感染疾病, 因此更要加强消毒的工作, 鸡舍的门口要设置消毒盆, 养殖场大门也要有消毒池, 车辆与工作人员在进出养殖和鸡舍时要更换工作服后, 并严格消毒才可进入。做好免疫工作, 严格接种国家要求的强制免疫疫苗, 并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的疫病发生情况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在免疫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喂, 以免鸡群受到免疫应激, 引起体质下降, 感染疾病。在免疫后要加强环境的管理, 避免鸡群产生叠加应激, 影响健康和免疫效果。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