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葜(学名:Smilax china L.):是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花绿黄色,雄花中花药比花丝稍宽,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浆果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琉璃蛱蝶幼虫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菝葜。若种植可在3月播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和日本,产中国西南、中南及华东,朝鲜、日本、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
形态特征
菝葜是攀援灌木植物;根状茎粗厚,坚硬,为不规则的块状,粗2-3厘米。茎长1-3米,少数可达5米,疏生刺。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干后通常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长3-10厘米,宽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绿色,较少苍白色;叶柄长5-15毫米,约占全长的1/2-2/3具宽0.5-1毫米(一侧)的鞘,几乎都有卷须,少有例外,脱落点位于靠近卷须处。1
伞形花序生于叶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总花梗长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较少稍延长,具小苞片;花绿黄色,外花被片长3.5-4.5毫米,宽1.5-2毫米,内花被片稍狭;雄花中花药比花丝稍宽,常弯曲;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1
浆果直径6-15毫米,熟时红色,有粉霜。该种果实有两种类型,一为直径12-15毫米,干后果皮较易破裂,一为直径7-8毫米,干后果皮不易破裂。花期2-5月,果期9-11月。1
生长环境耐旱、喜光,稍耐阴,耐瘠薄,生长力极强。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1
分布范围产中国山东(山东半岛)、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南部)、河南、湖北、四川(中部至东部)、云南(南部)、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海南。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也有分布。1
主要价值化学成份根含菝葜素(smilaxin),异内杞甙(isoengelet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柰素(kaempferide),二氢山柰素(dihydrokaempfer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ylglucoside),薯蓣皂甙的原皂甙元A(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甲基原纤细薯蓣皂甙(methylprotogracill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等。新替告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伪原薯蓣皂甙(pseudoprotodioscin),异娜草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isonarth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薯蓣皂甙元(diosgenin)。
发展方向菝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等妇科慢性炎症疾病 。近年的研究发现 ,菝葜有抗炎、镇痛 、抗肿瘤、抗氧化、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广 泛,发现了白藜芦醇、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柚皮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但关于菝葜发挥药效的基础物质及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阐明菝葜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单体活性成分,研制疗效确切、质量可控的新型药物,符合中药现代 化的发展方向。2
医药应用功效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止痛。常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改善症状的作用。主治筋骨酸痛、肌肉麻木、风湿性关节炎等。34
园艺观赏菝葜果色红艳,可用于攀附岩石、假山,也可作地面覆盖。花后结球形浆果,果色渐由绿变红,果期8-11月,可做切枝观果之用。瓶插观赏期30天左右,直到干燥仍可作为干果实用。5
繁殖方法在秋季剪取短柱肖菝葜枝条上部直径4-8毫米的茎条至12-15厘米,上下切口间保留1-2个腋芽,泥浆或蜡水将切口封口,扦插于苗床中,覆盖杂草,遮阴保墒。繁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扦插后成活率高达60%以上,不仅便于获取大量苗木,而且保护了资源。
步骤:
秋季,以短柱肖菝葜枝条作为母本材料,剪取枝条上部直径4-8毫米的茎条作为插条;
将插条剪切至12-15厘米,上下切口间保留1-2个腋芽,不保留叶片;
用泥浆或蜡水将插条的上下切口封口;
将处理好的插条扦插于苗床中,扦插深度7-8厘米;
扦插后覆盖杂草,遮阴保墒。6
名称出处菝葜出自《名医别录》: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陶弘景: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葜茎紫短小,多细刺,小减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饮。《唐本草》:陶云三种相类,非也。萆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薢细长而白,菝葜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本草图经》: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又似菱。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