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杂交也叫“营养杂交”,一种是通过营养器官结合产生杂种的方法。嫁接是无性杂交的常用方法。即将植株上的枝或芽接植于另一植株上,使之形成新的个体。另一方法是体细胞融合,即用灭活的病毒(如仙合病毒)或化学药物(如聚乙二醇、葡聚糖)等处理植株,使体细胞原生质体间发生融合,从而形成细胞杂种,进一步培养形成杂种个体。用无性杂交方法产生的杂种称为“无性杂种”1。
概述无性杂交是一个新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的人生疏,实际上无性杂交方法,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就应用过了。例如在西汉的时候,农民对于培育新品种就很注意,讲到穗选和“嫁接”。这里所提的嫁接,正是无性杂交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植物开了花,花中圈的雌蕊黏着了雄蕊的花粉后,子房就会发育形成种子,种子再生长发育,便长出下代植物,这就是有性繁殖的秸果。自然界的植物大部分都是应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但是有的植物或有的时候繁殖后代的方法却不轻过雌蕊和雄蕊的桔合,而利用另一种方式一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情况下利用雌蕊和雄蕊秸合来制造新品种,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使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成为一个具双亲遗传物质的杂种细胞,并在人工培养下使之形成杂种果树的杂交方法。无性杂交不受亲缘关系限制,特别是某些不能有性杂交的果树,可以采用无性杂交方法育种,培育新的果树类型。其选择杂交亲本的范围比有性杂交更广泛,遗传基础更复杂2。
优势无性杂交的好处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早农作物成熟时期,改进品质,改变果实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增强农作物的抗性等。
无性杂种无性杂种是由无性杂交产生的杂种。在植物主要以嫁接为手段,所以也称为嫁接杂种。最初可以作为例子的是亚当金雀花(19世纪中叶,用豆科植物的Cytisus pur-pureus与Laburnum vulgare嫁接获得的杂种)。苏联格鲁森科(I.E.Glushchenko)对苹果、樱桃、番茄、马铃薯等多种植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形状、内含成分作过大量的研究。在动物中也同样进行了试验。例如有对鸡、家兔等的血液交换,鸡卵的蛋白注射等获得无性杂种的报道,但迄今并未得到公认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