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线长度是指与两个异侧齿面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对于外齿轮,指相隔若干个齿的两外侧齿面各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相切,此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内齿轮,指相隔若干个齿槽的两外侧齿面。
简介公法线长度是指与两个异侧齿面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对于外齿轮,指相隔若干个齿的两外侧齿面各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相切,此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内齿轮,指相隔若干个齿槽的两外侧齿面1。
计算方式对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按下式计算:
W=m*cosα*[π*(k-0.5)+z*invα]+2*x*m*sinα
α=20 °时
W=m*(0.93969*3.14159*(k-0.5)+0.93969*0.014904*z)+0.68404*x*m
=m*(2.9521*(k-0.5)+0.0140058*z)+0.68404*x*m
式中 m 模数;
a 齿形角;
z 齿数;
x 变位系数;
k 跨齿数。
渐开线函数inv(α)=tan(α)-α(第一个α是角度,第二个α为弧度)2。
测量原理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测量时,要求测头的测量平面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左、右齿廓相切,因此跨齿数k不是任取得。
测量步骤(1)根据被测齿轮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计算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和公法线公称长度。
(2)用标准校对棒或量块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线千分尺,将两测头伸入齿槽,夹住齿侧测量公法线长度,齿轮不动,左右摆动千分尺,同时用右手旋动千分尺套筒,使两测头合拢,直到手感到测头夹紧齿侧后,从千分尺的标尺上读数,此数即为公法线长度。
(4)依次测量齿轮上均布的六处公法线长度,记下各读数。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六个测得值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6)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W。
(7)根据齿轮的技术要求,查出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齿厚上偏差Ess和齿厚下偏差Esi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