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荚膜染色法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类,不易被染色,故常用衬托染色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而把不着色且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荚膜很薄,易变形,因此,制片时一般不用热固定。荚膜染色主要用于炭疽杆菌病料的荚膜检查。1

基本原理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类,不易被染色,故常用衬托染色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而把不着色且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荚膜很薄,易变形,因此,制片时一般不用热固定。

荚膜染色主要用于炭疽杆菌病料的荚膜检查。因为炭疽杆菌荚膜系由d-谷氨酸组成的多肽所构成,而菌体的主要成分则为核蛋白,因二者着色力不同,染色水洗后,则可把荚膜上一部分染料冲洗掉,颜色变淡,故显微镜检查时,在着色较深的菌体周围看到一圈呈淡紫色的膜,即荚膜。又因碱性美兰是一种多染性染料,故菌体染为蓝色,荚膜则染成淡蔷薇色。1

操作步骤1.涂片:在洁净无油腻的玻片中央放一小滴蒸馏水(或用接种环挑1-2滴水),用无菌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种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涂布面积约1cm2 。

2.干燥:涂片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也可以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微火三次(手指触摸反面不烫手为宜),待玻片冷却后,再加染色液。

4.染色: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草酸铵结晶紫(或石炭酸复红染液)于菌膜部位,染色1-2min。

5.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或洗瓶)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去涂片上的水,用吸水纸时切勿将菌体擦掉。

7.镜检:用高倍镜和油镜观察并绘细菌形态并绘图于记录表中。1

主要类型(1)黑斯荚膜染色法
①在荚膜菌涂片上(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无需加热固定)放一小块滤纸片,之后滴加结晶紫染液。
②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玻片上染液冒蒸汽为止。
③用200g/l硫酸铜水溶液冲洗染液,切勿用流水冲洗。用吸水纸吸干后油镜检查。
结果:菌体呈紫色,荚膜呈淡紫色或无色。

(2)密尔荚膜染色法
①制片。常规法制片,干后加热固定。
②染色。加石炭酸复红液。微加热染1min,水洗。
③媒染。加特殊媒染剂,作用0.5min,水洗。
④复染。加碱性美蓝液,染1min,水洗。
⑤镜检。干后油镜检查。
结果:菌体呈鲜红色,荚膜呈蓝色。

(3)奥尔特荚膜染色法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滴加染液,经火焰加温使染液产生蒸汽后,继续染3min,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菌体呈赤褐色,荚膜呈黄色。

(4)湿墨水负染法
①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挑取少量菌体与其混合均匀。
②将一洁净盖玻片盖在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轻轻按压以吸去多余的混合液。加盖玻片时勿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③高倍镜或油镜检查。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菌体周围呈现明亮的透明圈。

(5)干墨水负染法
①加一滴60g/l葡萄糖液于洁净载玻片的一端,然后挑取少量菌体与其混合,再加一环墨水,充分混匀。
②另取一端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一端的边缘置于混合液前方,然后稍向后拉,当推片与混合液接触后,轻轻左右移动,使之沿推片接触的后缘散开,尔后以大约30°角迅速将混合液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混合液铺成薄层。
③空气中自然干燥。
④用甲醇浸没涂片固定1min,弃去甲醇。
⑤在酒精灯上方用文火干燥。
⑥用甲基紫染1—2min。
⑦用自来水轻轻冲洗,自然干燥。
⑧高倍镜或油镜检查。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紫色,菌体周围为清晰透明的荚膜。

(6)石炭酸复红液染色法
①取培养了72h的荚膜菌制成涂片,自然干燥(不可用火焰烘干)。
②滴加1—2滴95%酒精固定(不可加热固定)。
③加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2min,水洗,自然干燥。
④在载玻片一端加一滴墨水,用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与墨水接触,再以匀速推向另端,涂成均匀的一薄层,自然干燥。
⑤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菌体红色,荚膜无色,背景黑色。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俊文 - 博士 -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