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叶锈病,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
分布与危害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甘肃、青海两省的优良乡土树种,组成大面积天然水源涵养林。叶锈病是青海云杉的主要病害,分布在甘肃的祁连山北坡:肃南、武威、古浪、天祝、永登、景泰等县海拔2600~3000m林区。洮河流域康东、临潭两县交界的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省互助、大通、乐都、门塬、祁连、泽库、贵德、斑玛等县林区。
据1985年调查,青海云杉叶锈病在甘肃省天祝县天然林发病总面积约28000ha;祁连山北坡西段受害面积约8 000ha。此病不仅为害云杉天然林,而且人工幼林、苗圃均受害严重。病株针叶早期脱落,次年迟发芽或不发芽,新梢年生长量只有健株的10%,病情重的林分生长衰弱,叶色黄绿,枝叶稀疏,球果少,种籽不饱满,发芽率低,影响天然更新和育苗造林。1
症状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
在转主寄主青海杜鹃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杏黄色,在病叶背面集生很多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头状,桔红色,色泽鲜艳,基部有一根淡黄色菌丝束梗。1
病原病原菌为祁连金锈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Wu et Li),其发育阶段[0]、[Ⅰ]在云杉针叶上,[Ⅱ]产生在青海杜鹃叶背面,其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型。性孢子器瓶状,淡黄色,150~216μm×115~150μm,埋生于针叶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
锈孢子器口径0.2~0.3mm,包被膜质,淡黄色,破裂后呈白色,包被细胞长椭圆形,矩形,49~54μm×27~34μm,内壁厚5μm,外壁1.7μm,内外壁均平滑。锈孢子器半埋于针叶组织内,器内串生多数锈孢子,锈孢子淡黄色,近圆形或近椭圆形,26~34μm×17~24μm,孢膜厚3.5μm左右,无色,表面有密而短的疣点。
冬孢子堆头状,外围有一层拟蜡质保护物,桔红色。基部束梗淡黄色,长0.2~0.5mm。
冬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17—26μm×10一14μm,多数为4~5个一串,串长100~135μm。1
发生规律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云杉幼嫩针叶上侵染。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11天,6月底至7月初发病,产生性孢子器。3~5天后产生锈孢子器,7月中、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青海杜鹃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三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病菌以菌丝体在青海杜鹃叶片里越(夏)冬,每年对云杉针叶的有效侵染时期约20天左右。病害与降雨情况有明显关系,凡是6月中旬连续数日有小阵雨,晴、阴交替,这样的天气既有利于冬孢子萌发,又有利于担孢子传播和侵染。同时由于阴雨降温,云杉新叶生长缓慢,延长感病期,病害较重。若遇连续数天大雨,不利于病菌孢子传播和侵染,病害则减轻。
病害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加重。孤立木、疏林、林缘以及林冠上部病情较重,郁闭度大于0.7的林内,病情较轻。同一苗床,苗床两侧苗木病情比中间的重,苗木上层病情重于下层。一年生云杉苗无叶锈病,主要原因是幼苗出土后基本上已错过担孢子侵染盛期,同时在苗床上尚有覆盖物或搭起阴棚,起到阻挡担孢子侵染的保护作用。在同一立地条件下,三四年生苗,病情重于二年生苗,幼林病情一般重于成年林,纯林病情重于云杉与桦木、山柏等混交林。地势平缓,土层较厚,地位级较高的林分,病害较轻,反之,病情较重。综上所述,不同林分因子,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树势,寄主抗病性有着显著差异。1
防治方法1、防治云杉苗期叶锈病的简易而特效方法是在6月10日前后4天内,苗床上搭起塑料膜拱棚,棚高50cm为宜,切忌塑料膜紧靠苗木,以防日晒后烫伤苗木。棚两端保持开放,这样既可减少叶锈菌冬孢子与云杉苗接触,又可改变苗床小气候,增温减湿,不利于此菌冬孢子侵染,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同时还能防止晚霜天灾,减少杂草,节省锄草劳力,提高苗木质量,降低育苗成本,每年从6月10日到7月20日止,搭棚40天即可见效。如果在拱棚两头苗床上于6月中旬喷一次国产粉锈宁(上海或四川产)500~600倍水液,效果更理想。
2、云杉幼林叶锈病防治,侧重加强抚育,促进幼林尽快郁闭,可减轻病害,在离村庄和水源较近的幼林,于6月中旬喷洒粉锈宁500~600倍液。
3、对大面积云杉天然林叶锈病,化学防治难以实施,而且防治效果只管当年,花费太大,不能治本。在灌木林里对青海杜鹃叶锈病进行化学防治也同样因水源、交通等问题难以实施。因此,应当以营林措施为主来综合治理青海云杉叶锈病。
4、合理控制森林抚育间伐量,保持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在宜林地尽可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在高山灌木林里,与青海杜鹃天然混交的其他灌木有10余种(如高山柳、烈香杜鹃、千里香杜鹃、头花杜鹃、金露梅、银露梅等),这些灌木种经几年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均不受祁连金锈菌侵染,如果用这些灌木种人为地逐年取代青海杜鹃,减少叶锈病侵染源,这种对天然灌木林进行合理改造的措施从理论上讲,应是逐步根治青海云杉叶锈病,确保大面积水源涵养林永不衰退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工程浩大,还要考虑到物种生态平衡和演变,在施工中防止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