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联合收获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联合收获机又称联合收割机,就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在50年代初被称作康拜因,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

在联合收割机没出现以前,脱粒机和机械收割机这些器械,大大提高了19世纪时的农业生产率。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多的谷物成为可能。但19世纪后期的一项发明,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这一效率。联合收割机使收割与脱粒机结合在一个整件中,使农民能以单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脱粒。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

历史沿革18到19世纪,在英、美等国曾有许多人研制和设计联合收割机,其中有的人还获得了专利或制造出了样机,但基本都不具备实用价值,未能得到推广。

1831年,美国农民发明家麦克科密克(C.McCormik,1810-?)设计制作出第一台由两匹马牵引的联合收割机,其收割效率超过了30个人工,这是联合收割机研制的重大突破。此后,麦克科密克一直致力于联合收割机的改进和制造,他生产的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到1870年,他制造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由40匹马牵引,收割幅宽达30米,收割机上还装有麦桔打包装置。

1889年,美国人贝斯特(Best)设计制造出第一台由蒸汽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一天最多可收割50多公顷农田。此后,又相继诞生了由内燃机驱动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19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收割机在美国日益普及,很快澳大利亚也生产也了类似的机器。

20世纪20年代,联合收割机首先在美国的小麦产区大规模使用,随后迅速推广到了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诸国。

谷物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已是大田作业不可缺少的农业机械。用其收割小麦,可比一般人工收割减少脱粒损失5~8%,并大量节省劳力。一台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割小麦400~500亩。

现代联合收割机一个工作日可以收割12万平方米以上的谷物。穿行于农田的每一次操作,都割下一捆约5.5米宽的谷物。

为什么联合收割机首先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有以下理由可以说明。首先,这两个国家的农业规模都很大。田野一望无际,因此一个用快速收割法的农民在与他同行的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另外,早期的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潮湿的气候来说,更适合于干燥的气候。联合收割机在英国获得成功之前,先得研制出使谷粒干燥的机器,因为收割下来的谷物并没有干燥到能够马上贮存起来的程度。

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广泛使用联合收割机。

国内现状国内收割机起步较晚,早期以模仿及从苏联,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进口为主。很多连接或支承部位没有经过详细的计算,而是根据发达国家已造好的收割机的尺寸设计制造的,使得收割机体积庞大,质量偏大。

大型收割机是非常复杂的机械设备。大型收割机的使用对土地的平整和规模有更高的要求,大家熟知的华北平原,三江平原等重要的小麦,水稻产区很早就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生产。

相对大型收割机,小型收割机的设计更随意。国内很多院校都开始尝试针设计制造小型收割机。这些院校设计适合本地土地环境和生产力的小型收割机,这种收割机因为价格低,维修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地形,保养要求低。这种收割机一般是个人购买,适合小农户小规模的生产。1

如何操作编辑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不但要会选购、善维护,正确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机械也十分重要。

按照《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凡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机械故障,不能实行三包。为此,广大机手注意以下四点:

一、认真读懂机械使用说明书,掌握结构和性能,切忌囫囵吞枣,自以为是,不能充当“百事通”。

二、操作机械要遵循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要讲究方法,切忌马马虎虎,不能瞎摆弄。

三、农业机械功能有限量,载重车速有规定,切忌“小马拉大车”,贪小失大。

四、坚决不能操作有病机械,一旦发现机械有毛病,要立即停止操作,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