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角蕨,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披针形鳞片。
形态特征植株高8-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2-4毫米,膜质,黑褐色,略有虹色光泽,全缘或略呈微波状。叶簇生;叶柄长2-4厘米,粗0.8-1毫米,淡绿色,下部疏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疏被黑褐色的纤维状小鳞片;叶片披针形,长6-12厘米,中部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或三回羽裂;羽片9-11对,相距8-12毫米,下部羽片略缩短,较远离,平展,对生,向上互生,斜展,有极短柄,中部羽片三角状椭圆形,长1-2厘米,宽6-13毫米,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与叶轴平行,下侧楔形,一回羽状;小羽片2-3对,互生,上先出,基部上侧一片最大,紧靠叶轴,椭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近圆头,基部楔形并略与羽轴合生,下延,边缘羽状深裂,裂片3-4片,斜向上,舌形或线形,长1-3毫米,先端圆截形并有2-3个锐尖的小齿牙,两侧全缘;其余的小羽片较小,不为深裂,斜向上,彼此接近。叶脉两面均明显,上面隆起,小脉扇状二叉分枝,彼此接近,斜向上,伸入齿牙的先端,但不达边缘。叶坚草质,干后灰绿色或暗绿色;叶轴及羽轴与叶片同色,两侧有连续的线状狭翅,下部疏被黑褐色的纤维状小鳞片,向上光滑。孢子囊群近椭圆形,长1-2毫米,斜向上,每小羽片有1-2枚(基部一对小羽片有2-4枚),位于小羽片中部,排列不甚整齐,成熟后为深棕色,往往满铺于小羽片下面;囊群盖同形,灰白色,膜质,全缘,开向羽轴或主脉,宿存。染色体2n=144。1
物种区别本种形体近于华中铁角蕨A. sarelii Hook., 但叶片较狭,披针形,坚草质,基部一对羽片略缩短,裂片舌形或线形,顶端有2-3个锐尖的小齿牙,可资鉴别。但在不同的生境下,叶形变异很大,易与华中铁角蕨混淆,鉴定时必须注意1
生长环境生岩石上或石缝中,海拔380-3900米。1
分布范围广布于内蒙古(大青山)、河北、山西、陕西南部、宁夏、甘肃东南部、山东(泰山、崂山)、江苏(苏州)、浙江(宁波、乐清、镇海)、福建(祟安、莆田、闽侯)、台湾、河南、湖北、湖南(衡山、龙山、慈利)、广东北部(乳源)、广西(德保、武鸣、阳朔)、四川、贵州西部及东北部、云南。朝鲜及日本也有分布。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