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东北林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东北林蛙,蛙科林蛙属物种,生活于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m左右山区的多种陆地和水域生境中。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54~72mm,雌蛙体长58~81mm左右。体型大而肥硕;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瞳孔横椭圆形;鼓膜略大于眼径之半;犁骨齿两小团。背面较光滑,有的有“八”形疣,背侧褶在颞部上方成曲折状;腹面光滑,仅股基部腹面有小疣。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趾端钝圆无沟;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眼至鼻孔,左右跟部重叠较多,胫长大于体长之半,有内外跗褶,趾间几为全蹼,蹼缘几乎无缺刻。体色变异大,多为灰褐色、深褐色、红棕色等,多有黑褐色斑点,背侧褶棕色;颞部有黑褐色三角斑;眼间和四肢背面有深色横纹;腹部及四肢腹面红棕色,雄蛙咽、胸腹部多为灰白色,有深灰色云斑。雄蛙第一指有灰色瘤状婚垫,腹面观为4团,基部2团大,界限明显;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有雄性线。卵径1.5~2.0mm,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褐色。第32~37期蝌蚪全长38mm,头体长16mm,尾长为头体长的144%左右;头体卵圆形,呈黑褐色,尾肌弱,尾鳍低有灰褐色斑点,尾末端钝尖。刚变态幼蛙体长14mm左右;唇齿式为Ⅰ:3+3/1+1:Ⅲ;上唇无乳突,下唇及两口角乳突1排完整无缺,口角处有副突。1

生境繁殖该蛙生活于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0m左右山区的多种陆地和水域生境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其行动敏捷,跳跃力强,主要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初,黎明前是产卵高峰,产卵多在静水塘或流溪水凼内,每个卵团含卵500~2300粒。产卵后5月中旬至8月末成蛙栖息于山上森林地带,9月上旬至10月初迁移至河流或水塘附近,等待越冬。从11月末至翌年3月中、下旬在水底冬眠。蝌蚪在静水塘和流溪缓流水凼内生活。1

种群状态该蛙分布区宽,其种群数量甚多。受胁等级:无危LC。1

分布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对马岛)。1

药用价值东北林蛙(哈士蟆)是中国东北地区独有的一种原始动物。蛙油为林蛙之精华,药用价值极高,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纯天然绿色佳品。据清史《辽海丛书》记载:"哈士蟆形似田鸡腹有油如粉,可做羹,味极美,唯兴京一带(抚顺东部区清原、新宾)有之,又称红肚蛤蟆;先人用其祭祖,后成为宫廷贡品,被誉为八珍之首。所谓林蛙油就是雌性林蛙的输卵管(类似于胎盘)。俗称哈士蟆油或哈蟆油《中国中药志》。

东北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由于其营养价值高,"俗称大补品"。因其专摄取昆虫类食物又称"纯绿色食品",是延缓衰老、滋补强壮、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佳进补良药。林蛙油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滋补强壮剂,可补虚强精壮阳,养肺滋肾益肝。可治疗肾亏劳损、神经衰弱、心慌失眠、溢汗不止、身体虚弱等一切消耗性疾病。从古到今林蛙油出口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制造的林蛙油(俗有软黄金之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东北林蛙上了餐桌,成为人们进补强壮的美味佳肴。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