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界鸟类是指分布在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岛屿的鸟类。大洋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大洋洲界越冬。1
分布范围大洋洲界(Australian realm),曾称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澳洲界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并长期与其它大陆相隔离,是各界中独立性最强的。澳洲界的动物主要是冈瓦那大陆原始动物的后裔和很多独立隔离发展的特有类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种最为独特而著称。澳洲界现在隔一些岛屿而与东洋界相邻,与东洋界之间也有一定的物种交流,因而与东洋界相关的另一批动物也在澳洲界占据有一定的地位,而不同类群与东洋界联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1
生境特点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岛屿。由干旱地带、潮湿地带、孤岛等景观组成,气候较干燥,多为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较少。是最古老的区系,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的特点,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在各纲中均保留较原始的物种,但也是物种最为独特的地区。代表种类包括澳洲肺鱼、楔齿蜥、鸸鹋、食火鸡、几维鸟、琴鸟、园丁鸟、单孔类(原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1
主要类型大洋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大洋洲界越冬。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大洋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著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大洋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和钟鹊等,这些鸟类为大洋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大洋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大洋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大洋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大利亚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大洋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
澳洲界的鸠鸽类种类繁多,主要盛产大型和美丽两大种类,其中新几内亚的几种美丽的凤冠鸠是最大型的鸠鸽类,而一些小型的果鸠则甚至更加华丽。澳洲界的猛禽种类不是很多,其中昼行性猛禽中没有旧大陆其它地区可见的兀鹫类,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鹰鸮和草鸮两大类,这里也是鹰鸮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鹰类比较多样,其中耳夜鹰、蟆口鸱和裸鼻鸱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类型,而其中一些在临近的东洋界也能见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鸡类,以独特的繁殖习性而著称,并不靠体温来孵化而是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会飞的鸟类的大本营。走禽类是冈瓦纳的特色鸟类,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鸸鹋和分布于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北部的鹤鸵是仅次于鸵鸟的大型鸟类,鸸鹋也是出现于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澳洲象征性动物之一。新西兰特产的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也是新西兰的象征。新西兰已经灭绝的恐鸟比鸵鸟更加巨大,其灭绝相信和人类的捕捉有关。在新西兰和太平沿岛屿由于与世隔绝,还有一些非走禽类也失去了飞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鸡和其他鸟类。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鸟类种类虽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类群,其中最著名的是特产于新西兰的刺鹩、垂耳鸦;特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濒于灭绝的鹭鹤和特产于夏威夷的各种管舌鸟。这些与世隔绝的的鸟类适应能力比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而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如一些管舌鸟、吸蜜鸟、刺鹩和垂耳鸦。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