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人格七因素模型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人格七因素模型(Seven-factor personality model)是人格结构模型之一。该模型假设人格由七个因素构成。美国心理学家特莱根和沃勒提出。1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特莱根和沃勒提出人格由正情绪性、负价、正价、负性情绪、可靠性、宜人性和习俗性七个因素构成,即人格七因素模型。它属于人格结构模型的一种。

理论依据在研究人格五因素模型的过程中,不少学者指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在选词方面的两大缺陷:第一,人格五因素模型的选词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特质的所有方面,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术语无法归入人格五因素模型的任一维度;第二,做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主观随意性大。鉴于此,Tellegen&Waller(1987)率先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了人格七因素模型。他们用400个人物描述词对人的研究结果做因素分析,得出正情绪性(Positive emotion)、负价(Negative price)、正价(Regular price)、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可靠性(reliability)、宜人性(Pleasant)和习俗性(Customary)七个维度。并据此编制出由161个项目组成的个人特征量表。与人格五因素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将评价性特质词纳入因素分析范围,或是否承认评价是人格的重要特点。七因素比五因素增添了两个评价维度,其余五个维度与五因素模型基本对应。有不少证据支持七因素模型。

区别临床研究表明,与人格五因素模型,人格七因素模型的正价比五因素模型中的任何维度都能更好地体现自恋和边际人格障碍的特征,负价则与反社会、施虐淫表现有关。美国心理学家贝内特等人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七因素模型能清楚地揭示美国人和西班牙人在习俗性和正情绪性特质词评定方式上的差异,若用五因素模型则难以看到此种差异。中国学者张智勇、王垒等研究也表明人格七因素模型能较好地体现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2

应用前景当前,完全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特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已有学者做出尝试。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王登峰和崔红(2003)采用西方成熟的人格研究途径,即词汇学假设,编制了中国人人格量表(Qingnian Zhongguo Personality Scale,QZPS)来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他们选取了1520个形容词进行了好恶度、意义度、熟悉度和现代性的评定,并从中抽取了410个形容词作为中国人描述他人(及自己)的代表性样本,由大陆和台湾的1400多名测试者就每个词能够描写自己及他人的程度进行评定,最后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中国人人格特质。QZPS全表共180个题项,包括合群、活跃、乐观、真诚、利他、重感情、耐性、爽直、敢为、机敏、坚韧、热情、宽和、沉稳、自制、严谨、自信、淡薄15个因素,通过因素分析提取出外向性、善良、情绪性、才干、人际关系、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七个维度。此后,王登峰和崔红(2004)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确认了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QZPS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是建立在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系统研究结果之上,在确立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基础上编写题项,而且全部题项都是来自本土文化,没有采用任何西方的理论构想和测量项目。人格特质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潜藏的许多问题将逐一浮现。QZPS的编制和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提出只是心理学中国化的一种尝试,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广大学者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何清华 - 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