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胫腺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胫腺蛙所属脊索动物门,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30~36mm,雌蛙体长39~40mm。头长略大于头宽或相等,吻端钝圆,吻棱明显,瞳孔横椭圆形,眼间距约与上眼睑等宽;鼓膜圆,距眼后角很近;犁骨齿细弱,2列略向后倾斜。皮肤光滑,腺体发达;背侧褶宽厚,在体中部略向内弯,四肢外侧均有粗厚腺体;体侧有浅黄色疣粒,体腹面光滑,有分散的乳黄色扁平小疣,胸侧近腋部常有一团黄色腺体。前臂及手长为体长的40%,指、趾末端钝圆无沟;后肢较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颞部或鼓膜;趾基部相连成半蹼,外侧3趾间蹼达第二关节下瘤。头顶前部浅绿黄色或棕黄色,体背面颜色变异很大,背面为灰棕色、红棕色或橘红色,身体前后正中各有一条浅黄色宽纵纹,颞部有黑色三角斑,体侧有黑斑点,四肢有黑色横纹;腹面米黄色,有的胸、腹部有少数斑点或斑纹。雄性第一指有灰色婚垫,具一对咽侧下内声囊,有雄性线。卵径1.5mm左右,动物极黑色,植物极乳黄色。第33期蝌蚪全长29mm,头体长12mm,尾长17mm左右;体背灰黑色,腹面灰黄色,尾部有黑灰色斑点;唇齿式为Ⅰ:1+1/1+1:Ⅲ;上唇缘无乳突,口角和下唇缘乳突一排,口角部副突较多。1

生境繁殖该蛙生活于海拔3000~3600m高山或高原地区静水塘、沼泽、小水沟缓流处及附近的草丛中,周围植被以灌丛杂草为主,有稀疏乔木。繁殖季节在4~7月,此期成蛙进入静水塘及其附近林间草丛中,雄蛙可发出“咯、咯、咯”的鸣叫声。该蛙有集群繁殖习性,近千只集聚一塘交配产卵,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卵群产在水塘边水草间,卵团呈圆球形,卵在六边形的胶囊中,彼此排列规则,每团有卵180~230粒。蝌蚪在静水塘或排水沟的缓流处。1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分布区较窄,其种群数量不多。受胁等级:近危NT。1

分布四川(昭觉、冕宁)、云南(贡山、香格里拉、德钦)。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