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狭口蛙海南亚种,为无尾目、姬蛙科的其中一种,国内分布在广东,海南。
形态特征体型较大,呈三角形,雄蛙体长60~70mm,雌蛙体长77mm左右。头小,头宽大于头长;吻短,吻端圆;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圆。皮肤厚,较光滑,背面有小圆疣;枕部肤沟明显;腹面皮肤成皱纹状,其间有浅色疣粒;雄蛙咽喉部皮肤粗糙。前肢适中,前臂及手长不及体长之半,指端圆而不呈平切状,关节下瘤发达;掌突3个,指间无蹼;后肢短而粗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仅达肩后,左右跟部相距甚远,胫长约为体长的1/3,趾末端略尖出,趾间仅具蹼迹;关节下瘤发达,内跖突具游离刃,外跖突平置。背面有一条镶深色边的棕黄色宽带纹,从两眼间开始,绕过眼睑,折向体侧延伸至胯部,四肢背面无横纹,密布深棕色斑点。咽喉部蓝紫色;胸腹部及四肢腹面有浅紫色云斑。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胸、腹部有厚腺体;雄性线显著。第31~33期蝌蚪全长30mm,头体长11mm,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67%。体形宽扁,头部尤甚,尾肌甚发达,尾鳍较宽而薄,尾末端钝尖;头体背面及尾肌呈深棕色或灰棕色;尾鳍及腹部色浅,散有少量棕色小斑点。口位于吻端,无唇齿、乳突和角质颌;眼小,位于头部两极侧,出水孔在腹面后端中线上;肛孔位于出水孔的后下方。2
生境繁殖成蛙生活于海拔10~30m海边平原地区的土穴中;繁殖季节在5~8月,此期间雄蛙发出洪亮的鸣叫声,音如牛吼。夜间该蛙行动迟缓,见手电筒光后鸣声即停,手电光关后约1分钟又开始鸣叫,捕捉后身体鼓胀近似于球形。繁殖期均可见到卵群;曾在公路旁的小静水塘中见到蝌蚪。新成蛙体长11mm左右。2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蛙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但种群数量尚多。受胁等级:无危LC。2
分布广东(沿海)、海南(文昌、海口、陵水、乐东)。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