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角蟾,角蟾科角蟾属物种,生活于海拔1900~2800m的山区。
形态特征雄蟾体长32~36mm,雌蟾体长40~43mm。头长宽几乎相等;吻部呈盾形,显著突出于下唇,吻棱很明显,颊部垂直;鼓膜纵椭圆形,有耳柱骨;上颌有齿,无犁骨棱和犁骨齿。体背面皮肤光滑,背中部和背侧有肤棱,但不明显,体侧和体后端有圆疣;上眼睑无角状疣;体腹面皮肤光滑,腋腺小位于胸侧,股后腺明显。前肢较细;后肢适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中部,左右跟部相遇,胫长小于体长之半;趾侧缘膜宽。背面为黑灰色或栗棕色,眼间三角形灰色斑隐约可见股部和胫部为棕红色;咽、胸部棕色,四肢腹面浅棕色或密布褐色斑。雄蟾第一、二指具棕色细婚刺,有单咽下内声囊,无雄性线。第39期的蝌蚪全长38mm,头体长13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98%,尾末端钝圆或圆;口部呈漏斗状;体尾浅褐色,尾鳍色略浅,尾部略显斑纹;第40~42期的变态期蝌蚪,趾侧具缘膜,其他特征与成体相近。1
生境繁殖该蟾生活于海拔1900~2800m的山区。成蟾多见于植被茂密,溪边倒木、杂草较多的流溪两旁。5月下旬雄蟾发出鸣叫声,在野外未见到雌蟾和卵群。6月下旬发现一只雌蟾,腹内输卵管粗大,卵巢内卵粒直径1.2mm左右,乳白色,卵未成熟。1
种群状态中国特有种。该蟾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减少。受胁等级:费梁等(2010)建议列为易危VU。1
分布范围云南(丽江、宾川)。1
物种辨识本种以趾侧缘膜宽,鼓膜纵椭圆形区别于小角蟾Megophrysminor;其上眼睑无角状疣,蝌蚪尾末端钝圆则不同于短肢角蟾Megophrysbrachykolos。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