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婚刺铃蟾,是中国特有种。属无尾目、铃蟾科、铃蟾属物种。蹼小,雄性胸前遍布黑色刺疣。生活于海拔1200~1640米山林内。
形态特征体型较大。雄蟾体长52~64mm,雌蟾体长52~61mm。头宽大于头长;吻部高,鼻孔近吻端;瞳孔心形;无鼓膜,无耳柱骨;舌近于圆形,不能伸出口腔以外;犁骨齿两小团。皮肤粗糙,头体背面满布瘰疣,但大瘰粒少而稀疏,一般肩上方有“X”形瘰粒;体侧及四肢背面瘰粒稀少而扁平;腹面皮肤光滑,咽喉部无疣或疣粒少。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指基部有蹼迹;后肢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前或肩部;趾侧缘膜不显,趾间具微蹼。背面灰黑色、灰棕色或紫褐色,上唇缘有黑斑,背部和体侧的黑斑稀疏,四肢背面有1~2条黑横纹;腹面紫褐色,胸腹部有橘红色或橘黄色斑,胸部和股腹面的斑略对称,股基部一对大而醒目。雄性前臂内侧、内掌突及内侧3指的婚刺粗大呈锥状;胸部疣上剌密集;无声囊。卵径2.5~3.0mm,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白色。第25期蝌蚪全长15mm,头体长5.4mm左右;体黑褐色,尾鳍褶色浅;唇齿式为Ⅱ/1+1:Ⅱ,齿棱上有2排小齿;口周围均有乳突,口角部无副突。1
生物学资料该蟾常见于静水池塘及其附近,4~5月曾在栖息环境水塘内发现卵粒和小蝌蚪。
分布范围广西(金秀大瑶山、龙胜、平南)。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