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赤潮响应对策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在全球范围内,近海赤潮的变化趋势与我国非常相似,这与近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全球变化效应逐渐显现以及赤潮藻类的全球散播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演变趋势、过程及其危害效应,我们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亟待通过生态学和海洋学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对不同赤潮藻类的适应策略、赤潮灾害形成与演变的机制、富营养化的驱动机制,以及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机理等开展系统研究,才有可能作出科学回答,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现状纵观我国沿海的赤潮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近海的赤潮正呈现出发生频率上升、规模扩大、赤潮生物种类增多、赤潮危害加剧等显著的特点。近30年来,我国近海赤潮爆发次数以每十年增加3倍的速率上升,赤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藻华灾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几百平方千米,从90年代末开始,藻华灾害影响范围动辄达几千至上万平方千米同时,赤潮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20世纪的赤潮生物多以骨条藻等无毒硅藻为主,而近期亚历山大藻、米氏凯伦藻、裸甲藻、东海原甲藻等有毒有害甲藻不断出现。米氏凯伦藻已经在我国沿海四个海域都形成过赤潮,棕囊藻也在渤海、东海和南海形成过赤潮。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我国以往较少出现的大型藻藻华近期也屡屡出现,在山东半岛、海南三亚、广西北海等地形成藻华。2008年,黄海海域发生了特大规模浒苔藻华灾害,影响海域面积近3× 104km2,是文献报道中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绿潮灾害事件。同时,赤潮的危害效应也在不断加剧,有毒有害赤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人类健康、水产养殖和自然生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近海赤潮的变化趋势与我国非常相似,这与近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全球变化效应逐渐显现以及赤潮藻类的全球散播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演变趋势、过程及其危害效应,我们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亟待通过生态学和海洋学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对不同赤潮藻类的适应策略、赤潮灾害形成与演变的机制、富营养化的驱动机制,以及赤潮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机理等开展系统研究,才有可能作出科学回答,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对策和措施。1

解决对策要想有效地防治赤潮,面对目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应很好地研究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1.抓好宣传和组织。海洋对发展经济的意义很大,赤潮发生的危害很大',防治投入的力量也应很大,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只限于少数人不行,必须宣传领导,宣传群众、积极向领导汇报。向群众讲清楚,得到理解和罗持。领导进一步重视了,群众发动起来了,间题才好解决。

赤潮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和跨省、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密切配合。如果只限于一、二个部门努力,往往事半功半,苍至完全不能奏效。我们应在参加四省市渤海赤潮防治小组的基础上,发挥我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组织有海洋管理单位、水产部门、环保、计划、刷技本部门参加的统一行动,共同研究,共同计划和部署,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力量拧在一起。

2.建立健全监视监测网,因定人员,明确任务,配备手段,组织领导学这支队伍的工作。

3.倡导各县、乡、村养虾场。特别是乡村养虾场建起各自的水化试验室,以便做出及时反应,指导生产,实现科学养虾。重点培养诸如"养虾医生"、"养虾医院"等试点、进行专业性很强的有偿服务。

4.逐步调铵虾池布局,排灌分开,避免虾池废水循环。在虾池稠密区倡导粗养、精养合理搭配,适当加大粗杨面积,减少污染。

5.制定长远规划,富集力量搞污水处理和深海排建工程,解决就近排灌以自净的问题

6.加速我省海洋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尽快实现依法处理海洋污染事件。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