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称为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也是人类的生殖周期。
分期与相关组织学变化通常把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临前一天为止称作一个月经周期,每一月经周期平均约28天。按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增生期(排卵前期、卵泡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卵泡分泌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和增厚,血管和腺体增生,卵泡发育直至成熟排卵;(2)分泌期。由排卵起到下次月经来临之前,即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黄体生长成熟,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性激素。在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及腺体继续增长,并分泌粘液,为受精卵的种植和发育准备条件。(3)月经期。卵细胞若未受精,黄体逐渐萎缩,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子宫内膜血管痉挛,使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而剥离。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及脱落的内膜碎片经阴道排出。历时约3~5天,流血量50~100毫升不等。一般女子在13~14岁开始出现第一次月经,称初潮。45~50岁为月经终止期。人类神经系统对卵巢活动有调节作用,在精神紧张或过度忧虑时可造成月经周期的紊乱。怀孕期与哺乳期通常无月经。
生理机制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多在28~30天,提前或延后3日左右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必须有她自己的规律性,否则应视为异常。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下丘脑调节垂体的功能,而垂体又调节卵巢的功能。子宫内膜则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卵巢产生的性激素反过来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释放,即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时称负反馈,促使其释放时称正反馈。在第一次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的Gn-RH,促使FSH和LH的分泌及释放。在FSH和LH的协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卵泡成熟后,体内雌激素出现第一个高峰。雌激素分泌量增多,抑制FSH的产生,促进LH分泌增多,出现LH峰,触发了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其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暂时降低,随后又出现第二个较低的高峰。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使FSH和LH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其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Gn-RH再分泌而开始另一个月经周期。
相关疾病与治疗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病因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的失调。对于青春期功血,由于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功能未成熟,与卵巢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和正反馈,FSH持续低水平,LH无高峰形成,卵泡虽有生长却无排卵,到达一定程度,则卵泡闭锁。雌二醇(E2)偏低不能形成正反馈。而更年期时,卵巢功能衰退.卵泡数明显减少。卵泡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E2分泌明显减少,FSH水平升高,因不能达到雌激素的正反馈水平而无排卵前LH峰,发生无排卵性功血。育龄期功血则有多种机制,如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反馈机制不协凋;外周雄激素转化为雌酮,增加了雌酮转化而来的E2水平,破坏了E2的周期性变化,使FSH/LH比率失调,无LH峰,无排卵等。亦有不明原因的FSH/LH比率偏低,影响卵泡成熟,E2过低而不引起正反馈,无排卵。治疗原则是以周期或序贯补充雌孕激素达到止血或周期性月经的目的,育龄妇女还可进行促排卵,建立正常卵泡发育周期。
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最新研究估计,育龄期妇女PCOS的发病率约为4%~12%。PCOS的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排卵障碍、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而其典型的内分泌特征则是:高LH/FSH比值、高雄激素血症、高雌酮血症、高催乳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PCOS的主要治疗方向是降低LH和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小剂量促排卵以建立卵泡的正常发育微环境。
相关临床应用月经周期调控机制的应用对促排卵方案的改进有重要意义。自卵泡期开始的雌孕激素复合口服避孕药或黄体晚期开始的雌激素补充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FSH和GnRH升高,避免优势卵泡过早选择而改善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同步性。卵巢储备下降患者,优势卵泡的选择可能更早出现,在促排卵周期高剂量FSH激发下,优势卵泡迅速增大,进而因与其他卵泡因直径差异太大而闭锁。对这类患者提前应用激素替代周期来抑制FSH升高,除可增加卵泡同步化外,还可因雌激素的补充而提升颗粒细胞对外源性FSH的反应性,从而增加获得成熟卵子数目。而促排卵一线药物克罗米芬正是通过与垂体雌二醇受体结合,抑制E2对FSH的负反馈来增加内源性FSH分泌,达到促进卵泡发育目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晓兰 - 主任医师 -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