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轴又称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矢状轴、y轴(y axis)、几何轴(geometrical axis)、光轴、主轴、长轴(major axis)、视准轴、准直轴(axis of collimation)、光学同心轴、同心共轴、光学轴、主要轴(principal axis)、中心轴(cen-tral axis)、旋转轴(axis of rotation)。由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窝之间的一条假设线,称眼轴。长22~27毫米,平均为24毫米。沿此轴可作眼球的内旋、外旋运动。
眼轴周围的组织器官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人的眼球近似球形,前后径约24~25mm。眼球前面角膜的正中点为前极,后面巩膜的正中点为后极,连结前、后两极的直线为眼外轴。自角膜内面前极至视网膜内面后极的连线为眼内轴,约长22mm,通过眼内、外轴的延长线,统称为眼轴。距前、后极相等的各点,绕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叫赤道或中纬线。通过瞳孔中央至黄斑中央凹的直线为视轴。视轴与眼轴相交形成约5°的夹角。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
外膜为眼球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形状。它的前1/6为角膜,透明微凸,中央部较薄,四周较厚。角膜前曲率半径为7.84mm,为重要的屈光装置,屈光指数为1.3771。角膜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的渗透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外膜的后5/6为巩膜,成人呈乳白色,厚而不透明。巩膜前接角膜,后方与视神经外鞘相连续。角膜与巩膜衔接处为角膜缘。在近角膜缘的巩膜内有巩膜静脉窦(输淋环管),是环绕前房角一周衬有内皮的管状组织。它通过25~35根传出小管直接与巩膜内的静脉网相通,是房水的排出路。巩膜的后部有视神经纤维束穿过的环行区,为筛板,是巩膜最弱点。
中膜为眼球血管膜,内含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和使眼球内部形成屏蔽光线的暗箱,有利于光色感应,从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脉络膜占中膜的后2/3,为薄、软、棕色膜,介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前连睫状体,后方有视神经通过。脉络膜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其间有脉络膜间隙,内面与视网膜色素部紧贴。脉络膜富于血管和色素。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续脉络膜,为5~6mm宽的肥厚部。睫状体、睫状小带支持晶状体位置,调节其曲度,并与房水产生有关。睫状体前部隆起为睫状冠,其内面有70余条放射状排列的突起为睫状突,富有血管,能产生房水。睫状体后部较扁平为睫状环,内有放射状排列的细嵴为睫状襞。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共含三组平滑肌纤维:纵行纤维靠近巩膜,中间为辐射状纤维,前内部为环行纤维。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移向前内,松弛睫状小带,增加晶状体曲度,起近距离调节作用。当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体后移,拉紧睫状小带,晶状体曲度减少。虹膜为睫状体向前内方的延续,呈环形薄膜,直径约12mm,中央有圆形瞳孔,似照像机的光圈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或开大,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量。虹膜内缘叫瞳孔缘,外缘叫睫状缘。虹膜内含两组平滑肌:靠近瞳孔缘处为环行的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自虹膜周围向瞳孔方向有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可开大瞳孔。虹膜内含色素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决定虹膜的颜色,可呈棕黑色、蓝色或灰色等,且因人种而异。
内膜为视网膜,从前向后区分为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三部分。前二部分别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无神经成份,不感光,称视网膜盲部。视网膜视部附于脉络膜内面,后连视神经,前达锯状缘,与盲部相接,是神经组织膜,有感光作用。它又分内、外两部(组织学上分为10层)。外部为色素部,紧贴脉络膜;内部为神经部。两层间有潜在性空隙,视网膜剥离即神经部从色素部上分开。神经部自外向内由三层细胞构成:即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视细胞层内有光感受细胞,视杆细胞约1.1~1.25亿个,视锥细胞约650~700万个。这两种细胞内含吸收光能的化学物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电能,产生神经冲动。视杆细胞多数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能感受暗光,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能感受昼光并具有色觉。双极细胞层主要由双极细胞构成。此外在近视细胞层外还有水平细胞,在近节细胞层处还有无长突细胞。后二者是横向联系的联络细胞。双极细胞则纵向联系视细胞和节细胞。节细胞层内含神经节细胞,为多极神经元,其轴突聚成视神经,穿眼球后壁入脑。
眼球后部内面为眼底,可用眼底镜观察眼底相,正常眼底呈现均匀的橘红色,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mm处有视神经盘,呈淡红色圆盘状,直径约为1.5mm,是节细胞的轴突汇集处,无视细胞,不感光,是视网膜的生理盲点。视神经盘的中央部有视盘陷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视神经盘分布于视网膜。在视网膜颞侧约距视盘陷凹3.5mm处,稍偏下方有淡黄色小区为黄斑,直径约2mm,其中央微凹即中央凹,凹底的视网膜最薄,视锥细胞密集;细胞形体细长,其他各层细胞和血管都在中央凹的四周边缘迂回通过,使射入的光线直达到感光敏锐的黄斑视锥细胞。此处每个视锥细胞与单一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联系,因此中央凹视力最敏锐、最精确。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外界光线透过角膜和透明的内容物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聚焦成象,再经视细胞的感光换能,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传导道传入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眼房是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内含房水。虹膜把它分隔为较大的眼球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和较小的眼球后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前、后房经瞳孔相通。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为虹膜角膜角或前房角。此角的深面有许多小梁状结构为虹膜角梳状韧带,小梁之间的网状间隙为虹膜角间隙又称Fontana腔。房水充满在眼房内,由睫状体产生,经眼后房、瞳孔到达眼前房,然后经前房角、虹膜角间隙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静脉。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水样液体,总量0.2~0.3ml,屈光指数为1.3374。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并维持眼内压。
晶状体为双凸形的弹性透明体,后面较前面更凸,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无血管、神经分布。晶状体外包晶状体囊,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囊借睫状小带悬于睫状突内面。晶状体囊包围着由多层晶状体纤维构成的晶状体质,外周部较柔软,纤维富于弹性,为晶状体皮质,中央部致密较硬,弹性亦较差,为晶状体核。晶状体的屈光指数约1.4371。晶状体靠本身的弹性回缩增大凸度,增强屈光能力。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力减弱,调节力也随之减弱,即产生“老花眼”。
玻璃体为透明无色的胶状体,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玻璃体占眼球内腔的4/5。屈光指数为1.3360。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师燕芸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眼科医院 眼科